第三十九章 诗霸是怎么炼成的(第 2/4 页)
他那时忽而想自杀,忽而想出家当和尚,精神濒于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了诗歌创作。
1920年3月30日,郭沫偌写给宗百华的信很能说明问题:“我们在日本留学,读的是西洋书,受的是东洋罪。”
“我真背时,真倒霉!我近来很想奋飞,很想逃到西洋去,可惜我没钱,我不自由,唉!”
宗百华当时是《学灯》副刊的主编,郭沫偌是文坛新人。
郭沫偌写新诗始于1919年下半年,因系新人,加之诗写得并不出色,故而诗作经常被国内的刊物退稿。
原本就自命不凡的他,难免因此愤愤不平。
后来得到宗白华赏识,才有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发表园地。
当宗百华离开《学灯》后,《学灯》的主编换成了李时岑,李时岑和郭沫偌没有特殊的关系,对他的作品自然不会给予特殊对待。
“李君对我每每加以冷遇。”郭沫偌如此说道。
这里的李君便是李时岑。
从1921年4月份开始,郭沫偌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休学半年,往返于日本和上海之间,和上海泰东图书局接洽承印文学刊物事宜。
因为种种原因,双方商定先出丛书。
将郭沫偌、郁达浮等在《学灯》上发表过的作品和未及发表的作品,编为诗集《女神》、小说集《沉沦》等,定名为《创造社丛书》,交泰东图书局出版。
《创造社丛书》第一种就是《女神》。
这是创造社的第一炮,一定要打响,郭沫偌对自己的诗集很有信心。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