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九十九章 来自童年的情结(第 1/3 页)

    消息很快传了过来,这件事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上海的公共租界,有一批国外的无线电爱好者,他们在南京路50号的新孚洋行里组织成立了上海国际无线电学会,来研究和探讨无线电技术。

    别看名字起的那么高大上,其实就是一个业余组织。

    这也是无线电研究的一个特征,因为技术门槛不高,业余研究团体蓬勃发展。

    无线电这个词汇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897年5月2日,《时务报》第25册刊出译文《无线电报》。

    1920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在科学板块系统的介绍了无线电广播和电台,以及如何用收音机来收听国外的电台。

    民国时期,在中国就能收听到国外的电台,这和广播的传播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美国人奥斯邦就是上海国际无线电学会的一员,他同时还是美国东方无线电公司在上海的推销员,负责销售无线电产品。

    然而,在中国这个对无线电产品几乎不了解的国度推销无线电产品无疑是一份辛苦的工作,他的客户大多都是租界里的外国人。

    奥斯邦很不甘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在上海,他发现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上流社会,对娱乐活动极为热衷。

    比如看戏、看电影、听音乐等等。

    他是卖无线电产品的,不是开电影公司的,也不是开唱片公司的,想要把手里的产品卖出去,就要投其所好。

    他想到了无线电广播这种新兴事物,就打算在上海建立一家无线电台。

    这个想法得到了上海国际无线电学会里其他外国人的支持,当然是言语和技术上的支持,而不是资金上的支持。

    他们不傻,这种实验性质的电台在中国还是首例。

    谁也不知道有没有发展前途,在中国能不能被接受,又如何盈利,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或许过几个月就会停播,那投资不是打水漂了。

    他们鼓动奥斯邦去拉投资,自己却不愿意出钱。

    奥斯邦为了自己的生意,倒真是豁出去了,他没有找美国人,而是瞄上了中国人,因为美国人懂得电台广播是什么玩意,不容易糊弄。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活埋大清朝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晋末长剑 我在现代留过学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寒门崛起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星海王座 北齐怪谈 沉溺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晋末长剑 诸天机缘从吞噬开始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全唐诗 木叶之风暴之主 大清要完 世子妃 我在木叶练吐纳 撩神[快穿] 从冒名顶替县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