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663章(第 3/3 页)

    柴可言也知道跟听雨阁扯上关系的后果,这听雨阁几年前突然冒出,连着做下几件大事,早已经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可以说不管是赵佶还是赵有恭,都要对听雨阁痛下杀手的。仔细想了想,柴可言淡淡的说道,“赵凌,你不是自诩聪明么,难道没听说过‘天火焚玉’的传说么?”

    听柴可言反问一句,赵有恭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天火焚玉对木娘子来说很陌生,但赵有恭却是有些熟悉的,说起天火焚玉,就不得不提一下和氏璧。“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可以说是任何一代帝王都要追求的东西。由和氏璧而来的传国玉玺,不仅仅是一块美玉,更是权力的象征。古时讲究权力神授,而传国玉玺就是神权的信物,没有传国玉玺,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而谁拥有了传国玉玺,则可为天下人拥戴。

    传国玉玺经秦汉三国,再到唐末五代,传国玉玺一直都是帝王所追求之物,尤其是初唐年间,李世民因为没有传国玉玺,只能刻“受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但受命宝就是受命宝,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一直到贞观四年,李靖西征突厥,才将传国玉玺带回长安。自那以后,传国玉玺就归大唐李氏,一直到后唐李从珂,两百多年前儿皇帝石敬瑭率兵攻破洛阳城,李从珂与周妃点燃了御书房,二人一起葬身火海之中,具传闻,当时周妃怀抱传国玉玺,儿皇帝更是眼睁睁看着玉玺在大火中烧化。周妃抱玉,烈火焚身,这就是“天火焚玉”的传说。

    天火焚玉,传国玉玺消失,赵有恭一直对这个传说抱有怀疑,传国玉玺怎么可能烧化,难道真的是天火?作为后来人,赵有恭当然不相信这些神神叨叨的传说的,他更愿意相信传国玉玺失踪了。紧皱眉头,心中大为吃惊,难道听雨阁盯着柴氏,是因为传国玉玺?对传国玉玺,赵有恭并没有多少渴望,他觉得那东西就是个死物,说重要很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有实力,传国玉玺就是有力的武器,能让你站在道义的制高点,更容易收揽人心,可要是没实力,抱着传国玉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突然间,赵有恭笑了起来,他看着柴可言,慢慢的想通了一件事,怪不得大宋皇族一直对柴氏如此戒备,明明可以灭族,却又捧着柴氏,敢情不仅仅是因为标榜仁义,还因为柴氏跟传国玉玺有关系啊。手指敲着石面,轻声问道,“郡主,你知道传国玉玺的下落?”

    “当然知道”柴可言挑挑秀眉,说不出的自得,赵有恭微微一愣,这女人承认的是不是太痛快了?她难道不怕这事给柴氏带来灭顶之灾?柴可言寒着脸,一点不似作假,可越是这样,赵有恭就越是担心,因为柴可言怎么看都不像个蠢货。

    “你不怕本王知道了抢么?哼哼,可言,骗人可是很没意思的,这个谎还是不要乱撒的好!”赵有恭实际上是在试探柴可言,偏偏柴可言声色不懂,只是露出一点讥笑。

    见鬼了,难道柴氏真的知道传国玉玺的下落?赵有恭沉着眉头,柴可言抬着柔嫩的小手,淡淡的说着,那声音就如蚊子哼哼一般,“跟你说了又有何妨?你赵殿下要想抢,谁能拦得住?而且,本郡主觉得,你好像不会抢这等死物的,你要是想要传国玉玺,只需要伪造一个就好了。”

    柴可言的眼睛太锐利了,连赵有恭都有种不舒服的感觉,一时间有种被人看透了的感觉。不错,他赵某人如果需要传国玉玺,只要伪造一块就好了,至于是真是假很重要么?说是真,就是真,说是假,就是假,就像李世民一样,一块受命宝都能说成传国玉玺,那时谁说一个不字了?

    “哼哼,如果可以,本王也想要!”

    赵有恭不想承认自己被看穿了,那样显得太无能了。哪曾想柴可言不为所动,起了身扭着柳腰朝外走去,当走到院门时,停住脚步,冷冷的笑道,“赵凌,你现在想要也可以的,只要求一求本郡主!”

    “对不起,本王不需要,而且,可言啊,你真的知道玉玺在哪里么?”

    “你不信随你,不过,赵凌你记住,总有一天本郡主会让你跪下来求我的一定会的”

    柴可言最终还是离开了,她留下了一句凶狠的话,就那么轻飘飘的走了。对柴可言的威胁,赵有恭置若罔闻,他只很疑惑,柴可言到底有没有传国玉玺?

    有时候越是真是的越让人怀疑,越是忙着否认的,反而是真的,总之,赵有恭搞不清柴可言哪些话是真,哪些话是假!(未完待续请搜索书荒阁,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活埋大清朝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骗了康熙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大明烟火 红楼琏二爷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谍影:命令与征服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清要完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我的谍战岁月 大唐腾飞之路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我在现代留过学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嬉游花丛 晋末长剑 万历明君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大汉帝国风云录 世子妃 大清要完 星海王座 全唐诗 儒道之天下霸主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冰川天女传 办公室潜规则 改造大唐从养猪开始 活埋大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