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纪念馆(四)(第 2/3 页)
几名随行的记者拿着小本子飞速地做着笔记。他们谁也不敢破例打开相机的闪光灯。这是刘老首长特别叮嘱过的,“我是退居二线的老人了,今后我的任何活动都只代表我自己或者我的家人,无论我到哪里,都不照相、不录像,不上报纸新闻,不搞特殊接待!”
巧儿就像一只伶俐的小燕子,一直围绕在刘奶奶的身旁,向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介绍她所熟知的红军学校。老太太不时地拍拍巧儿的小脑袋,她多么希望这些祖国的小花朵快快成长,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战场上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呀!
杨泽进一直在队伍的最后头,听到活泼机灵的女儿娴熟地介绍历史悠久的金山书院和红军小学,他有些自愧不如。还好女儿做足了功课,在这个时间段代替自己当了解说员。他手里攥着仁昊送来的材料,时不时地抽空再熟悉熟悉。
老太太在红军学校转了一圈,最后决定和孩子们一起在学校的食堂用餐。这可急坏了随行的省地领导还有医务人员。
“做啥子?未必娃娃们吃得,我们还吃不得乜?”老太太突然讲起了家乡话,有些生气地看着孔副省长。
“吃得,吃得!”刚从北方调来的孔副省长陪着笑脸,他晓得这个女将军的脾气。
孔副省长的一个眼色,很快从地委书记的脸上落实到了学校分管食堂的副校长。副校长匆匆忙忙往厨房跑——他得赶紧把领导的意图传达到厨师那里去!
“老首长,我们先去楼上坐一坐,现在离孩子们开饭还有一些时候,到时候我请厨房把饭菜端上来!”副省长看到有人去了后厨,赶紧引导首长上楼。
“不用端上来了!我们和娃娃一起吃!陈书记,你快安排人通知一下饭店,不要准备我们的饭菜了;如果已经准备了,就抬到这里来,让这里的老师和娃娃们吃!”
陈书记看了看地委书记和行署专员,又看了看孔副省长,只好按照指示马上去办。
“老孔啊,你是第几回到嘉苍了?”
“说来惭愧,老首长,我还是头一回来嘉苍,我一定尽快熟悉情况,尤其是革命老区的情况!”
“嗯,多走走看看,现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红军学校’这个名字,是我和老头子二十年前回来取的,当时我们的想法是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但现在还要加上一条,除了‘继往’,还得‘开来’,就像邓主席说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首长话音刚落,掌声四起。“老首长的教导和关怀我们一定落到实处!”带头鼓掌的孔副省长赶紧表态。
聂仁昊在人群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听着老首长的话不尽感溉万千。他想起了更加贫穷的西部片区农村小学,如果有机会,他好想建议老首长去那边看看,娃娃们因为交不起学费,因为没有像样的教室、没有专业的老师,孩子们要么不上学,要么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在家种地了。
孩子们很快就放学了,可没有一个孩子往食堂来,都有序地走出了校门。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