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百零一章 按摩店(第 1/3 页)

    海西街道总是那么干净。昨晚还像低碳一样铺满街道的梧桐叶,第二天醒来就被环卫工人打扫得干干净净;十多层高楼的玻璃净若明镜,把难得的阳光照映到街对面阴暗的角落;即使是雨天,淅淅沥沥的小雨下到街上,也不会溅起一丁点儿泥土。

    海西这座城市成型于清末。洋人的枪炮轰开了国门,资本主义也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萌芽,噼噼啪啪剥离掉封建社会的笋壳,迅猛发展的商品经济节节升高,租界、洋行、买办……这些新鲜玩意儿让这海滨城市爆发出巨大的威力。上百年来,海西都是华夏经济的龙头,也逐渐成为了东方的时尚之都、魅力之都、活力之都。

    海西街道的名称也特别有意思。十条主街道交织成多个“田”字形,东西为街、南北为路。从民国开始,大街大路的名称都是用清朝皇帝的年号命名。比如顺治东大街、康熙南路、雍正西大街、乾隆北路等等。只有小巷小弄才沿用了老地名,比如观音庙巷、财神庙弄。据说,清朝的每一个皇帝到江南微服私访,必定要到海西畅游一番,喜欢浓墨挥毫的“天子”们还留下了不少笔墨。

    当然,不管是皇帝年号还是神佛庙宇命名的街道,在十多年前全部是被掀翻的。直到最近几年,这些名字才被恢复。

    华建三局海西分公司的总部在嘉庆南路。西海所有的市政项目都是由华建三局承建,大大小小的工地近百个。可以说,这一年的海西,城市建设的力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古人云:“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每一个工程都被高高的围墙阻隔。叮铃铃的自行车在宽阔而平坦的大街上穿梭,至于哪一处才是这座城市未来的地标,或者新修的电梯大厦里会住进什么人?潇洒的城里人并不关心。那围墙内的忙碌与喧嚣,不过是一群土里土气的乡下人在制造噪音。

    随着夕阳在城市的尽头落下地平线,聒噪的机器才停歇下来,疲惫的工人们也可以走出那高高的围墙,去感受城市的新奇与魅力。

    不过,能怀着这种心情走出围墙的人并不多。天南海北的浪子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居所,他们可不愿起再拖着散架的身子到大街上去遭受秋风的袭击。

    尽管临时工们三个月了还没领到工资,但他们依旧非常满足。尤其是散工的时候,工地的伙食堂里飘出阵阵饭香。凭着月初的饭票,他们就可以在灶上领到一份填饱肚子的口粮。

    当然,对饭量大的人来说,一个月九十张饭票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挥汗如雨的劳工们,一顿饭就能用掉三张饭票。用完之后怎么办?自个儿掏钱买呗!

    不过工人们有的是办法。因为饭票不分早中晚,而中餐的分量又明显高于早晚。因此,很多工人在中午都会打上两到三份饭菜,到了晚上,用自己的带来的锅子在工地上生了火,热一热就能吃个八分饱!因为晚上食堂的伙食无人问津,这可急坏了食堂的几个正式工人,两个胖头厨师一商量——接下来,早中晚都只盛同样分量的饭菜。

    这下工人们没了主意。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下工之后还能开个小灶。可劳累一天之后,谁还有那个力气去给小灶生火呢!何况,哪个条件好的会在这儿做临时工呢?

    几个好赌的人倒是想出了有一个“好主意”。虽然没有工资,可大家伙儿手里有饭票呀!赌,凭运气吧——运气好的每顿都能吃上两三份饭菜;运气不好的,那就吃了上顿没下顿喽!

    总的来说,华建的食堂还是比较人性化的。首先从口味上还是基本顾及了南北饮食习惯。面食和米饭把北方人和南方人划分得非常清楚。

    口音相近的人围在一起,抬着铝饭盒儿,蹲在伙食堂外边工地的废墟上嚼舌头。

    “你们听,那几个河南人又在摆海西的婆娘了!你们说这海西的婆娘到底安不安逸呢?”“铁拐李”慢悠悠地从灶上出来——因为腿脚不便,他总是最后一个到灶上打饭,不过也因为是最后一个,胖厨师笑嘻嘻地对这个“小个子”说:“李矮子,又来最晚,来,剩下的都是你的喽!”因此,尽管只是剩汤剩水,但“铁拐李”的饭盒子里总是盛的最满的。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回1982小渔村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龙王令 国民法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巅峰学霸 终极火力 讨逆 超级修真弃少 神州战神 修罗剑神 1979黄金时代 重燃青葱时代 混沌天帝诀 牧者密续 大国军垦 那年花开1981
最多阅读 捞尸人 好运时间 理我一下 顶级诱捕公式 丹霄万里 仵作惊华 慢性沉迷 白色口哨 漂亮朋友 斗爱之冠 小蘑菇 黑天 他从火光中走来 刺青 离婚后前妻成了债主 蜜桃甜 盖世神医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魔种降临 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