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防空洞(第 1/2 页)
杨泽进的救灾工作卓有成效。他一直深入受灾一线,和村民们一起疏通河道、修筑堤坝、清理路障、修复电力设施。受灾严重的石桥乡以行政村为单位,救灾款全部集中使用,各个村组修建起瓦窑流水线生产青瓦,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之后,家家户户的瓦房都重新翻盖。这泥腿子出生的“大领导”,干起活儿来也有板有眼,村民们拥护,乡里的领导更是赞赏有加,通篇褒扬的报告比杨泽贵先进事迹报告还要先到传到县里。
拥护和赞赏的原因还有一个——这县长的女婿决定在石桥河下游谢家坝修水电站,而且已经有专家来论证了!
刚刚通电没几年的石桥乡,电线都是从隔壁县的火电站接过来,一个村才有一个变压器,电力供不应求,到了晚上开了灯和点着煤油灯没什么两样,最主要的是经常停电——人家隔壁县当然要先满足自身用电呢!更为现实的问题是,现在的电力设施已经抢修完毕,可是根本没有供电。县里正在想方设法调度,可这已经对电产生依赖的石桥人,也不能眼巴巴地干等着呀!
修电站的想法很快付诸实践,专家对石桥河沿岸的地质构造、水流落差、耕地山林占用等进行了严密考察,岔河与石桥河交界处成为首选。杨泽贵转过头看了看那个憨厚的女婿,“明天再去你们队买五千匹瓦来,把这两间茅房子也盖成瓦!”
“要得!”国强继续把那些残留的竹枝和碎瓦扔掉,用扫帚清理干净檩子和椽子,小心翼翼地接过淑芬递上来的青瓦,这老丈人啊,终于想通了,七叔这么大官,多一百多斤粮食、几百块钱,有啥大不了的。这几间房子变成瓦房,那就要耐看多了!到了冬天闲下来,再来把这阶檐和屋里的地面都铺上石板,那就完美了——国强想着,到时候还可以带着大胖小子来看外公、外婆呢!
淑芬很感激踏实肯干的姐夫,要没有他,这个家还不知道怎么办呢?哎,要是富顺在就好了,姐夫也不用这么累的两头跑……
----------------------
富顺还是规律地重复劳作。
桂英干活的时候舍不得穿上那布料上好的新衣裳,拿着针线胡乱地缝了缝富顺给她的破衣裳,继续下到江边干活儿去,只有在闲下来的时候才会穿一穿。看得同住的几个大姐直夸这个幺妹儿硬是衬得起衣服。
凶巴巴的刀疤刘越来越喜欢富顺,接下活儿的时候再也不吃他和桂英的回扣了。他还让富顺跟着他睡那个“豪华型”的桥洞,有时间的时候特地去给他捡来很多漂亮的油光石。这孩子又听话又能干,刀疤刘老是摸摸富顺蓬乱的头发,说:“顺儿,反正我们一个姓,干脆你叫我老汉儿算了!”富顺可不想再认什么爹,自个儿两个爹还没孝敬好呢!倒是桂英讨喜,每天“刘干爹、刘干爹”的叫,每次都被刀疤刘笑着拿竹棒棒赶走。
富顺和刀疤刘闲聊的时候知道,这老刘哥就是本地人,三十多岁了也没娶媳妇儿。祖祖辈辈都是这江边的渔民,后来这地方修码头搞建设,地被占了鱼也不让打了,因为闹事儿被扣了个莫名其妙的帽子天天被揪斗,这头上的疤就是让那群恶人整出来的。今年说是要平反,政府给了他补偿,还给他分了房子。“住逑不惯,睡桥脚还安逸些!”他对富顺说,满眼都是泪。运货的船老板都晓得这头上有疤的汉子,这一代的棒棒大多和他差不多命运,也敬重刀疤刘刚正不阿的为人,都拉起杆子跟着干。
富顺不敢完全暴露自己的身世,只说跟着姐姐是逃难来的。但谁都看得出来,桂英并不是他亲姐姐。这讲义气的刀疤刘倒是对他们刚到车站被抢的事义愤填膺,张罗在车站附近的棒棒兄弟们注意点这人,没想到这一天还真让他们给碰到了。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