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百八十五章 山庄之主(第 1/2 页)

    明月山庄占地极广,里面楼阁亭榭错落有致,花草虫鸟一片生机,由于庄内奴仆极少,也没有食客之流,所以平日里比较清静,乃天津城内难得园林府邸,上好的养生之地。

    这一日,日已过午,一个奴仆急步走到一处八角亭前,在距亭子还有十米远的地方站定,眼睛望向八角亭的最顶层,那里有一位长须及胸白飘飘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老者在画画。

    良久,老者终于画完最后一笔,默不作声的看着自己刚刚画的山水图,点了点头道:“是古风吗?”

    一直站在下面的中年奴仆立马恭身道:“是的,老爷。”那人正是古风,数月前被季礼在玉门关碰见,带回山庄成了一名下人。

    “有什么事吗?”须皆白的老者问轻声道,此人正是季洵,明月山庄的主人。

    “少爷刚刚回来了!”古风躬着身子回道。

    “哦……”季洵把刚刚画的画取了下来,在手中揉搓,那幅画转眼间便已变成无数细小的碎片,被捻成一团扔在旁边的纸篓里,“告诉他去我书房!”

    “是!”古风退了下去,径直往季礼的卧室而去,半路上却碰到季礼正要出门,吓出一身冷汗,要是再晚来片刻,季礼恐怕又要走得不知踪影了!

    “少爷,老爷叫你去他书房!”古风急忙喊道。

    天津,历史悠久,南宋时称为直沽寨,是天津最早的名称,到了元朝,直沽寨展成了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被改名为海津镇,并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到了明朝,海津镇被改名为天津,并逐渐展成了大明的军事基地。把‘海津镇’改名为‘天津’,其中包含了一段有历史。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死于南京西宫,明太祖孙,太子朱标第二子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朱允炆即位后,崇尚儒家仁政之说,一改朱元璋严政苛刑,以仁政化民,改定律例,力纠洪武年间冤案、错案,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分给平民,所采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一时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开国初期朱元璋分封各地的亲王势力逐渐扩大,一个个凯觎皇权,威胁中央朝廷的统治,一贯仁柔的建文帝迫于无奈,采纳黄子澄、齐泰的建议,仿效西汉初年削藩之策。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于建文二年由漕运中心海津镇渡过大运河南下,兵入京师,夺得皇位,史称‘靖难之役’。

    永乐皇帝朱棣为了纪念‘靖难之役’,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历14o4年12月23日,将海津镇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自此天津开始展起来。

    景泰三年,代宗朱祁钰为奖赏季洵迎回先皇有功,赏庄园一座,并赐名‘明月山庄’。明月山庄的位置,恰恰就在天津,并与官使司府衙相隔很近,由此可见虽然朱祁钰表面上奖赏了季洵,心里却极为不满,当时天津城里的厂卫耳目繁多,把季洵安放在此,未尝没有监视的意思。

    传言季洵一身武功绝学出奇的高,这也是为什么他能三进三出瓦刺大军如入无人之地,好在季洵虽然武功高绝,为人却也算谦和,加上平日里足不出户,让那些厂卫们省心不少。

    一袭深紫色衣服背上背着一把长刀的季礼脸色变了变,嘴巴一撇,咧了咧嘴骂道:“你就不会等我出去再说?”话虽这么说,不过季礼脚下却不敢丝毫耽搁,忙往季洵的书房去了。

    后面的古风脸上丝毫没有被骂的郁闷,反而有一丝兴灾乐祸的表情,通过几个月的接触,他多少知道季礼的脾气,为人豪放不羁,别看刚才骂得很凶的,其实只是吓唬吓唬他而已。不过季礼虽然天不怕地不怕,唯独对庄主季洵不敢有丝毫违逆。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剑啸灵霄 仙人消失之后 五仙门 彼岸之主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叩问仙道 过河卒 玄鉴仙族 武圣! 阵问长生 山河志异 神话之后 魔门败类 剑来 盖世双谐 志怪书 修仙琐录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啸灵霄 我不想上梁山 剑来 中州录 仙逆 彼岸之主 遮天 旁门左道:从乱葬岗开始 卧虎藏龙 原来我是道祖 轩辕圣 三国:刘表快被我掏空了 冰河洗剑录 武圣! 仙父 神霄煞仙 为龙之道 我能窃取他人命格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九转神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