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多乎哉,不多也。(第 2/3 页)
来护儿是在江都兵变中遇害的,他在来朝途中得知炀帝已死,叹道:“我身为大臣,担负重任,却不能肃清奸党,以致国家落到如此境地。除了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叛军遂将来护儿杀害,一同赴死的还有他的十个儿子,仅有最小的两个得已身免。
忠诚、勇猛、主政地方时更是以“善政”传名,多么符合杨广心中的完美人选,待杨素死后,以他为军机大臣,想来时可以稳住军队的。这样距离自己把控军队就又进了一步。
这只是开始,隋末军队问题很严重,历史上原主死后居然出现了十八路割据政权,其中有十四人称帝、四人称王。
这固然和原主登基后常年不在长安主政有关,但这些叛将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要知道这些反贼大部分是隋朝将领,多数是在原主三征高句丽途中派往各地镇守的,李渊和罗艺都是这个时期被派往地方坐镇的。
一两个坐反还能说是心怀鬼胎脑有反骨,但这么多人将领一起造反,那只能是皇帝的问题了。
金角银边草肚皮。
从地图上看,这些成功割据一方的军阀无不是占据了隋朝的边角。直接在中原腹地作乱的只有一个杨玄感,他当然失败了,倒也无愧于草肚皮之名。
征高句丽是必然的,杨广后世初学隋史时也曾有过疑问,一个弹丸小国,打不打吧,用得着倾一国之力去干吗。
现在做了皇帝,杨广才真正的认识到高句丽的危害,隋唐四任皇帝皆攻高句丽不是没有原因的。
游牧政权靠天吃饭,虽然够强,但局限也多,一旦生产力不济就会内乱。
但高句丽是一个农耕国家,不但政体稳定严密,后勤保障度高,而且几任皇帝都在水准之上。但凡中原内乱,他们就蚕食内地,威胁极大,这才是要命的地方。
如今高句丽不但占据了朝鲜半岛绝大部分土地,而且东北一部分和辽东半岛都被其战领。其危害比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更严重。
当然危害再重也是以后的事情,杨广是不会再自身不稳固的情况下乱来的。
攘外必先安内。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