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水袖与剑舞(求全订~)(第 3/4 页)
三千多人大场面,比昨天壮阔的不是三倍,至少十倍,从高处俯视过去都有一种看不到尽头的感觉,再加上沙尘大的关系。
为了拍摄的精致,张导还和敦煌当地的旅游部门,合资建了一个棚,专门用来拍摄秦国攻赵的镜头,虽然这个棚大部分都是绿布景,但是建的还是挺漂亮的。
张导要在这个棚,完成一个现在国际电影史上没人想到的想法,就是当初王耀画的‘万箭齐发’。
万箭齐发,这个概念想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
现代工业基本上已经发展到,纸上画的,只要是钱到位基本都能重现到银幕上,别怕我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这种大型战争场面,张导真的是挺大胆的。
更大胆的是王耀开了个脑洞,用飞雪的水袖舞和残剑的剑舞阻挡万箭齐发。
虽然听起来挺扯淡的,但是,王耀一想到那个画面就有些兴奋,因为万箭齐发象征着战争和野蛮,而水袖舞和剑舞两种最能代表华夏文明的舞蹈,水袖舞代表着女性阴柔之美,剑舞代表着男性阳刚之美。
阴阳相济,以退剑雨,能够凸显华夏的阴阳文化。
而且在设定中,赵国是代表着周后最直系的文化继承者,也就是代表着大周以礼治国中的礼。
而秦国攻赵,万箭齐发代表着野蛮和战争,剑舞和水袖代表着礼仪和文化。
这是留给观众一个疑问,不是物理方面的而是精神层次的,文化始终是能与战争对抗的,文化是不会灭亡的。
随行来的还有莫可,她是这次张曼玉的舞替,她要在城墙上挑一曲《敢为天下先》,以退万箭齐发。
而王耀负责另外一部分的剑舞,刚好来到敦煌之后看了不少敦煌壁画,王耀对传统舞蹈的知识都是来源于戏曲吸取的那部分,但是对于剑舞还是有点了解的。
因为王耀以前迷恋过一个人,就是唐代三绝之一的尖声裴旻(min),三绝以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为三绝。
也是古代有名的尖声,李白的十步杀一人,裴旻益能做到。
“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是唐书记载。
画圣吴道子见尖声裴旻舞剑,灵感迸发后期笔下悟出了剑道,而李白更是看了裴旻舞剑之后成了他的小粉丝,以诗拜他为师学剑。
《唐史》中还曾经集采裴旻驻守北平时,因善终多虎骚扰百姓,一日射杀三十一只虎,但是有人告诉他,他射杀的是彪不是虎,裴旻不服,去寻真虎,遇见真虎之后坐骑被吓瘫,裴旻失了弓箭,最后靠着剑法逃出来。
历代世人都为他写过诗,比如颜真卿《赠裴将军》
‘裴将军!
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陵何壮哉。
将军临北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跃游电,随风萦且回。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