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生肖转—龙吟》(第 3/4 页)
萌生这个想法之后,王耀推翻了之前对于十二生肖动画电影的定位,以前的定位是面向外国人输出华夏文化,但是现在他得把中心放到,借助外国渠道,向国内输入华夏文化。
把这种文化经过包装,变成了一种‘西方眼中的华夏之美’这种观念输送回国内,迎合了现在大部分人崇洋媚外的观念。
而不是‘华夏文化走出国门’这种本身就带有贬低性质的传达。
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于,一个是以华夏文化被西方接受为荣耀,另外一个是华夏文化跟西方文化分庭抗礼的自豪感。
一个是以被外国认可的文化荣耀,一个是以本土文化自身的自豪,这两者看似都是荣耀,但是在根源上是很大的差距,如果以被外国人认可为荣耀的话,那么就相当于承认,华夏文化本身是弱于其他文化的。
自信感树立不起来,就永远没法跳出这个怪圈。
当然,自信感不是靠着嘴巴说的,还是得靠着现实来实现的。
这让王耀坚定了之前询问启功先生的那个问题,这条路该怎么走。
弘一法师引进西洋画,是为了让当时封闭的大清国接受更大的世界,而不是闭关锁国。
但是现在已经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了,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本土的传统文化弘扬和研究工作做的的更加先进和专业,盲目引进只能解决一时之需,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于是王耀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自己脑子里历代的国画绘画风格整理出来。
山水画选了五代时期后梁画家,荆浩的画风,这位作者将五代之前的画家风格揉捏整合,集大成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将山水画从之前的国画中独立了出来。
荆浩隐居在太行山脉,一生观山看水,将华夏的山水气韵气魄融入了骨子里,可以说是古代时期山水画风貌的最佳还原。
人物方面,王耀从唐代周昉和明代唐寅的写意工笔,还有明代仇英的写实工笔还有近代张大千的吸取了西方思维的改良工笔风格中,最后选了张大千的风格。
因为动画中人物尤为重要,现代人的审美缺乏古代人那种对深度写意的欣赏,而张大千的风格算是最能解禁现代人审美了,让王耀再加以系统化,尽量能把这个门槛降低,让画风变得‘现代’起来。
两个大方向都定了下来,王耀推掉自己一晚上画的七幅草图,这七幅上面一共画了十二座名山大川,十五位人物,楼台七座,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花草石木等等,里面有大约四十多位画家的化风格,最后才选出来的。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