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第 3/4 页)
启功先生说到这里的时候神色有些悲伤。
“陈寅恪先生是清华大学四位导师之一,学问大到被称为‘国粹’,尤其是被刘文典主任奉为人生导师,当年倭寇空袭,大家四散逃难,落下了陈先生,刘文典主任顾不得炮弹让学生回去救陈先生,当时学术界有一句话很好用,史学界谁都可以不保,但是不能不保陈寅恪,只要他在,华夏史学就不死。”胡从无满脸敬仰。
“刘文典主任跟我老师是好友,当年笑谈给清华大学的老师估工资,陈先生值400大洋,他值40大洋,朱自清值4块大洋,沈从文值4毛。”启功先生抿着嘴,似乎想笑,但是又觉得对几位大师不尊敬“虽然同为教书的,但是陈先生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
“他那个人,可能也就只能搞搞学术,教教学生了。”大先生轻笑道。
“陈先生是个好人。”启功先生突然眼睛红了。
“后来因为学问太大,而且不愿接受主席的思想,被批评了。”胡从无抿着唇,轻声叹息“当时已经视力不行的陈先生,直接就被那些小将们弄瞎了。”
王耀倒吸一口冷气,双目赤红怒不可遏。
“就算瞎了,陈先生在最后的年月,还在教书的岗位上。”启功先生满脸敬仰“实乃吾辈教书匠之楷模。”
王耀缓了口气“陈先生的著作?”
“有部分保留了,但是晚年那些更加重要的,不知所踪。”胡从无叹息道“陈先生太过倔强,晚年身边除了妻女,没有什么朋友能帮忙。”
“这就是独立和自由的代价。”大先生笑了笑“古来士为知己者死死,士为民族死,为国家死,还没有愿意为专治政权死的。”
“但是独立和自由的种子,埋下了。”王耀眯起眼,沉声说道。
“华夏千年精魂出了一个陈寅恪。”启功先生赞叹道“是民族之幸。”
“除了学问和道德,其他一切都是浮云,心无旁骛求学问,这就是陈先生的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胡从无看向王耀“任重道远,前路艰险。”
“有诸师护道,前途坦荡,学生甚幸。”王耀后退半步,卑躬屈膝对着三位先生行了一个大礼,祭拜那些为民族学术复兴的大师们。
启功先生和胡从无先生以茶代酒似乎‘醉了’,王耀送两位回了房间。
大先生坐在沙发上似乎在发呆。
“先生,该睡觉了,天快亮了。”王耀笑道。
“哦?”大先生睁开喜欢有些惺忪浑浊的眸子看向窗外“还早呢。”
王耀也看向窗外,明明已经快破晓了。
“陈寅格能做到三个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你能吗?”大先生轻声问道。
“我能。”王耀沉声说道。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怎么看?”大先生又问道。
“底线之上,尊严之下。”王耀沉声说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