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念佛不忘救国(第 2/4 页)
就连民国最清高的才女张爱玲在提到弘一法师之时,都会谦卑的说道“我从来不是高傲的人,至少在弘一法师的寺院外面,我是如此谦卑。”
一个人的才学在惊艳,也无法比人格更加伟大,而弘一法师似乎将两者兼容了。
同时他对于艺术的看法,跟陈寅恪先生对于学术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
他觉得‘艺术不是谁的工具,而是一种独立的美好,艺术本身的光芒是用来唤醒人们心中的人性乃至神性的。’
这跟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他的那首传世之歌《送别》,更是将对祖国的热爱和期盼表达的可歌可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王耀看着弘一法师的纪念馆选址,晴天白云和碧湖连成一片,带着清雅和宏大。
启功先生跟陪同人员聊了两句,问王耀“你觉得这地方如何?”
王耀想了想吟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
启功先生想了想,又看了看湖对面点点头。
回去的路上,王耀有些好奇的问道“先生,您跟弘一法师熟吗?”
“我年轻时临帖,就是弘一法师的帖子,后来因为西泠印社也多有请教,不过法师似乎总是很忙。”启功先生笑了笑“他修的佛,跟现在有些人修的佛不一样,他修佛,不修教。”
王耀微微挑眉,露出笑意。
“倒是跟你报国,不报...嗯,有异曲同工之处。”启功先生顿了下笑道。
“可能我们都比较单纯吧。”王耀咧嘴笑道“您觉得我的画要走什么路?”
“这个也不知道,你现在还是一块璞玉,怎么琢磨我真是拿不准,大先生让你顺其自然,只要别跑偏了就行。”启功先生笑了笑“看过《护生画集》吗。”
王耀点点头“至善。”
“倒是不要求你到这种程度,毕竟现在这个时代,不需要一个伟人来牺牲。”启功先生笑了笑“在你自己掌握的尺度内,不变坏,就是我们对你的希望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