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阴差阳错(第 2/4 页)
直接影响了一批70,80年代的年轻人,导致了两代人对于流行文化的推崇和对传统文化的遗失,戏曲等传统艺术的现状就是最好的证明,不是传统文化不行,而是外来文化声势浩大。
流行歌曲产量每年几百首,但是戏曲因为资金方面和国家也没有推广的原因一下子就失去了竞争力,不是因为不好,而是遵循了一个,少数服从多数的道理,让大部分本土年轻人丧失了欣赏传统艺术的话语权。
就造成了一种极端的情况,比如一个班级30个同学喜欢偶像歌星,你却喜欢梅兰芳,那么这30个同学就会排挤甚至鄙视你。
这种排挤鄙视会让你觉得,我喜欢戏曲是错误的。
但是文化这个东西,只要不是负面文化,就不存在对错,只有选择而已。
现在这些宝岛的大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出生就伴随着早起殖民地的传统,还有宝岛刻意对大陆信息的屏蔽,而且,他们也从未去过大陆,他们根本不知道甚至对大陆没有认知。
他们都是跟着上一辈人的看法,来看待大陆的。
他们对大陆的敌意,王耀可以理解,但是这并不妨碍王耀教他们做人,王耀恶意挑衅就是有意把矛盾激化。
宝岛回归一直是个敏感问题,王耀这副《当归》画得就是为了突出这个问题,虽然面对几千个人,但是王耀怡然不惧,因为王耀觉得,就算打起来,自己溜着这群人跑还是毫无压力的,就像是溜着那群红老将一样。
王耀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种挑衅之后‘遛狗’的方式了。
有一种,‘不服你来打我啊?追上我再说啊。’的嘲讽感。
不过冲突最终还是没发生,因为不知道是不是碰巧,王耀在举起那幅画,台下的同学暴动的时候,他身后上来了个人。
一个学校老师带着从杭城飞回来的王祖贤上了讲台,台下的同学对王耀的愤怒瞬间变成了对王祖贤的追捧。
让王耀毫升尴尬,放下画看着被迫站在讲台前安抚台下那群失控大学生的王祖贤。
看来宝岛是真的被娱乐化了啊,王耀不禁想到。
卢安也没预想到王祖贤会出现,王祖贤在宝岛的人气几乎是最顶层的艺人之一,而且很少有人不喜欢她,因为她除了漂亮,还接地气。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