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尘埃落定与新移民(第 2/3 页)
曾经的巴拉圭也是一个相对繁荣、具备一定工业基础的近代国家,老洛佩斯执行开明的经济政策,鼓励并引进英国、法国、奥匈帝国、德国等国家的投资。修建了一定数量的铁路,建设起了一批造船厂、钢铁厂、医院、学校,甚至还在1857年,在首都亚松森,铺设了有线电报,可惜,经历1868年第一次巴拉圭战争和1889年第二次巴拉圭战争的两次摧残,老洛佩斯遗留下来的少量工业化的产物,被摧毁殆尽。
最后一段数百公里,相对完整的铁路,也在巴西共和国军队撤离的过程中,被一一爆破、破坏。
繁华、庄严的亚松森皇宫被炸药、大火彻底摧毁,只留下一节节熏黑的石柱、一块块破碎倒塌的大理石,昭示着往昔的辉煌。
哥特式的巴拉圭国家大剧院,也像这个国家一般,倒塌、沉沦。
国家人口经历二十年缓慢增长,以及算上从巴西手中抢来的南马托格罗索州、戈亚斯州西南部、马托格罗索州南部等地区,总数量不过60余万,再次经历战争摧残,除去被巴西共和国占领的南马托格罗索州、戈亚斯州西南部、马托格罗索州南部,原巴拉圭本土总人口下降至30余万。
人口凋零、青壮男性损失惨重,再加上被彻底破坏的铁路、港口、公路等交通,导致汉军的进攻,被影响和限制,不得不暂时停止。
巴拉圭境内的战事告一段落,汉国本土,靠近前线的香河市(波萨达斯)却依旧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
香河市是原阿根廷米西奥内斯省首府,汉国占领阿根廷后,根据地域优势和国家产业规划,将这里建设成为了,本土北部巴拉那河流域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从松江府(布宜诺斯艾利斯)延伸而来的铁路在这里与林州、振州、光州方向的铁路交汇。
从火车上搬卸下来的货物,再经由港口,沿巴拉那河各支流,输送至本土北部、巴拉圭等地。
北部地区的货物和当地特产,也可以借助港口和铁路,输送至松江乃至出口至海外其他国家。
经历10年建设,围绕香河市铁路和港口枢纽的周边地区,已经发展出畜牧、木材加工、食品、纺织、印染、化工、机械、电力等上百家规模以上的工商企业。
城市人口也达到17万人,人口总量和经济总量在北方六州中,居于前列。
巴拉圭全境基本落入汉军掌控,战争结束,随着巴拉圭纳入本土的一体化管理,凭借显着的区位优势,香河市的发展劲头也将更上一个阶段。
受雨季影响,距离亚松森约400公里的香河市也迎来一波强降雨,大雨过后,地面尚积蓄着不少雨水,许多穿着无袖上衣、灰白色袄裤、剃着光头、身材纤瘦的华人青壮,便踩着水坑,开始忙碌起来。
一箱又一箱装着弹药、枪支、炮弹、子弹以及罐头、纱布、药物等物品的货箱,被华人青壮们从车厢内卸下,摆放到一处处仓库内,然后再由另一队人,将货箱从仓库搬运至蒸汽运输船,经水路运往巴拉圭方面。
三五人一组,穿着黑灰色制服的督察、灰色军装的卫兵,不时来回巡视,以保证搬运工作的顺利和防止可能存在的潜藏份子破坏。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