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俞大猷之死(第 4/4 页)
说完这句话,俞大猷仿佛耗光了全身的力气一般,跪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了。
养起头,朱翊钧静静的走过去,发现俞大猷已经咽气了。伸手将他的身体放平,朱翊钧开口说道:“爱卿,平身了!”
当朱翊钧走出俞府的时候,整个俞府已经响起了哭声。
朱翊钧回头看了一眼俞府,转回头对张鲸说道:“回宫吧!”
俞大猷死了,这让朱翊钧的心情很糟糕,俞大猷的死,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大明一批老将的老去。包括刘显,包括马芳,这些人的老去,代表着自己的依靠少了。
接下来的几天,朱翊钧都没有想着去做什么,只是沉浸在俞大猷离开的悲痛里面。
与张居正的死不同,那个时候,朱翊钧知道张居正命不久矣,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但是朱翊钧是有心理准备的。可是俞大猷的死太突然了,突然的让朱翊钧措手不及。
“皇爷,这是内阁送来的治丧折子!”张鲸把一份奏折递给朱翊钧,恭敬的说道。
说是治丧折子,实际上就是俞大猷的身后事,包括对他的封赏以及谥号。
打开折子,朱翊钧发现这上面给出的谥号是武惠。在大明的武将之中,谥号是按照这样的排序的,排在第一的是宁,然后依次毅、敏、惠、襄、顺、肃、靖。
这里面给俞大猷谥号惠,算是一个中等的评价。
朱翊钧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将奏折拿了过来,提起笔在上面将惠字给划了下去,直接在后面写上了一个毅。朱翊钧给俞大猷的谥号是武毅,他觉得俞大猷当得起这个称呼。
之所以没用武宁,是因为宁字太高了,要知道大明开国到现在,谥号宁的武将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山靖王徐达。虽然朱翊钧很看重俞大猷,可是给他上徐达的谥号,实在是太重了。
至于通谥,那就更不适合俞大猷了,谥号武毅,这已经是对他最高的评价了。
看了一眼后面的赏赐,朱翊钧没觉得有什么,但是后面的追封就让朱翊钧不满意了。在一次提起笔,朱翊钧在俞大猷的追封上写了三个字:镇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