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十九章 绿色金条(第 1/2 页)

    在关阳与关晓军的一再闹腾之下,本来不同意两人买冰棍儿关云山最好还点头同意了两人的恳求,又跑去县城为两人批发了一箱子的冰糕。

    关晓军这次学乖了,跟姐姐关阳在田野的条条小路中找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然后将冰糕箱子放在了树下的阴凉处,两人就开始了吆喝。

    这个十字路口,全村的人,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干农活的时候,要在这里路过。

    因为这条路比较平坦,又很宽阔,村里赶车拉麦秸的人,都愿意走这条路,哪怕是绕远道,也比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一路战战兢兢要好。

    路上行人多,关晓军嘴又甜,冰棍儿虽然卖的没有前天多,但赚的却并不比前天少,因为他这次不买一送一了,最多两毛钱三块,再多就不给了。

    这样一来,姐弟俩就有了空闲时间了,关阳干脆拿来小板凳,蹲在地上写作业,而关晓军则捧了一本从父亲床头拿来的《济公传》进行翻看。

    一个六岁的小孩竟然看起了大部头的小说,这让路过的村民啧啧称奇,不过大家都认为关晓军只是在翻看书里面的插画,肯定看不懂里面的文字。

    别说这些村民这么想,就连在关晓军身边的关阳也是这么认为。

    她都已经上了三年级了,现在也只能勉强看一些小作文,再长一点的小说,看着就有点吃力了,关晓军如今才六岁,连一年级都没有上,字儿都不认识,怎么可能看得懂那么厚的书?

    她也当关晓军只是拿着书玩儿,还嘱咐关晓军道:“这书你别弄丢了,妈妈还要留着剪鞋样儿呢!”

    卢新娥不识字,对书籍从来不怎么爱惜,有时候给关阳姐弟做鞋子的时候,就会随手从关云山的床头拿出一本书,撕下来几页比着孩子的脚丫子剪出几个鞋样儿,然后对照着鞋样儿为姐弟俩做千层底儿的布鞋。

    关云山的好几本书都惨遭卢新娥的“毒手”,变成了缺页少码的残本。

    关晓军此时手中的《济公传》,这本书封面的后页也已经不翼而飞,被卢新娥给剪了去。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全国的图书市场陡然火爆了起来,精神上极度贫乏的知识分子,对书籍有一种疯狂到极致的渴望,无论什么书,只要有字儿,那就能看。

    走在路上,偶遇几张带字的残纸片,他们都能从地上捡起来看完才扔掉。

    当时的新华书店刚刚开张卖红宝书之外的书籍时,整个书店都被挤得水泄不通,就是农村乡镇上的书店,也有不少人勒着裤腰带花钱买书看,这是一个对精神食粮极为渴求的年代,全国书店的书基本上都卖疯了,就连朱光潜关于文艺的学术论著都被卖到了脱销的地步。

    直到八十年代中期,这种买书的浪潮才渐渐的平稳下来,但喜欢看书,喜欢阅读,喜欢名家名著,这种阅读传统却一直流传了下来,直到两千年后,网络文学的兴起,传统书籍的销售才渐渐衰落,电子阅读成了时尚,网文成了最大的文化载体。

    关晓军此时手中的《济公传》就是在八十年代的一批文学作品中比较通俗的一类,主要是针对阅读深度不够的大批人群,这些书也可以看做是当时的评书艺人整理出来的评书话本,然后经过一些作家们的润色加工,直接刊行面世。

    这样的评书话在当时有很多种,《隋唐演义》、《赵匡胤演义》《岳飞传》《明英烈》《三侠五义》《十二金钱镖》《济公传》等等作品,基本上都是评书艺人口语化形式的作品。

    此时光关晓军家里,单单关于济公的作品就有《济公传》《济公外传》《济公后传》《济公后传续》这么一大套作品。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玉 黑天 上瘾 温柔予你 他的小茉莉 仵作惊华 慢性沉迷 顶级诱捕公式 病弱反派饲养指南 谁把谁当真 悍将 偏执狂 完美无缺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理我一下 天之下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白色口哨 丞相不敢当 少汪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