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欲见山人,先饮山茶(第 2/3 页)
同光摇摇头:“恰恰相反。女施主请听老衲解释,这其中的原因有两点。其一,自汉代以来,各大王朝便以儒术治国,而遁入空门在儒家看来又始终是离经叛道之举。试想,若是百姓们都被佛法感召,来寺院皈依,那自然就没人耕田,没人做工,没人经商,没人从军了。甚至连做官的人可能都不够了。而像本寺这样名声在外的寺院,每年跑来想要剃度的人成百上千。这样一来,朝廷又怎么能让我们过得舒坦呢?”
“若说这点还只是癣疥之疾的话,那第二个原因可就更严重了。对于朝廷而言,一提到佛,他们往往就会想到道。而想到了道之后,就很容易想到东汉末年席卷天下的黄巾之乱。尽管我们释家追求解脱,绝不会干这种举旗造反之事。但朝廷却始终对我们心存芥蒂,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名声在外的寺院。我们释家历代传人都不遗余力地向朝廷解释‘我们佛家弟子绝不会做那样让自己下地狱的恶事’的。但却始终没有取得朝廷足够的信任。所以以但我们过于壮大,朝廷就会将怀疑的目光投向我们了。为此,老衲每年都要拒绝大量想要来剃度的信徒,刻意的控制寺中僧人的数量。”
说到这儿,同光叹了口气:“所以啊女施主,在朝中如日中天的杨家请我们办些事,老衲又哪里敢不答应呢?”
此时的韩嫣,脸上已经没了怒气,二十多了一丝无奈。她也幽幽地叹了口气道:“我现在有点懂吴前辈的那句‘人间处处是地狱’了,原来出家当和尚也有这么多的不如意。如大师所说,你们这样行事倒也无可厚非。”
“多谢女施主体谅。”同光满脸感激地说。
“别人的体谅易得,只是不知你自己能体谅自己吗?”吴道子淡淡地说道。
同光点点头:“是啊!老衲此生怕是要下阿鼻地狱了。但若因老衲的所作所为,我释家得以发展壮大,有更多的人能够往生极乐,那么老衲也就无怨无悔了。”
“好!希望你求仁得仁吧!”吴道子叹了口气道。
一旁的阿宁早已按捺不住,吴道子话音刚落,她便接过话来:“方丈,既然话已经说开,那这件事我们就先放到一边。我等此次前来,还有要事想请方丈帮忙。”说着,便将谢清流之事讲述了一遍。
同光的眼中透出些微的诧异:“哦?你们要找清流师弟?”
这句话无疑肯定了谢清流就在少林寺,听了这句话,几人悬了一路的心才总算是放了下来。
“那方丈大师,能否请您派人带我们去见那位大师?”阿宁兴冲冲地问道。
同光笑了笑:“自然可以,只不过————师弟在十几年前便开始闭门谢客,除了他的一个弟子之外谁都不见,每次有人想见他,他都要出一些刁钻的问题来难为对方,至今还没人能答对问题,就连老衲也是十几年没见过他的面了。”
“这……”几人面面相觑,顿时担心了起来。这时吴道子开口道:“还是先带我们过去吧,能不能答上问题,总得试过才知道。”
“好。”同光应了一声,而后转向身边的小沙弥:“明方,你带几位施主去见你师叔。”说完又转回头面向阿宁等人:“师弟的法号也叫作清流,几位如此称呼他便好。”
清流和尚住的地方,在少林寺背后的五乳峰达摩洞附近。据传,达摩洞便是禅宗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的处所。而达摩洞上方不远处,有一座小木屋,那便是清流和尚住的地方。
明方小和尚带着几人来到了屋门前,便停住了脚步。他朝着几人施了个礼,然后朝着石塔高声道:“师兄!明理师兄!有客人来访!”
不多时,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僧人推门而出,来到了众人近前。他先对明方回了个礼,而后朝着众人施礼道:“阿弥陀佛,列位施主,不知来此有何贵干?”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