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七八章 东临蝶岛(第 2/4 页)

    凝露台一役至今,他已牢牢稳固住了《无相坐忘心法》的第七重境界,并不断试探着攀登至第八重,但却无法越过那道似是一蹴而就的门槛。

    事实上《无相坐忘心法》本便晦涩难懂,且为货真价实的道门心法,便是当初无相门中除了三位孤姓正副门主外的大部分门人都未必能突破到上层境地,便是丈三、司徒钟也尚卡于中层关口,遑论是八、九重。

    要是无相门众门人尚存于世,得知只是出入过几次道门帮派、了解了些粗浅道法、与道门间只可说是有些渊源的姜逸尘能无师自通将《无相坐忘心法》修炼到此般境界,必当无比羞愧汗颜。

    当然姜逸尘能有如此进境实属机缘巧合、福大命大,否则在短短数月间便如鱼跃龙门般从初窥下层门道到跃入上层高深境界,就算不是传说中的道祖转世,当也可称得上是世所罕见的道法奇才了。

    不过对于素来自谦的姜逸尘而言,倒从没想过自己的修炼进境有多么惊世骇俗,只为几次死里逃生且未有走火入魔的情况感到侥幸,也认为道门功法玄之又玄,如此进境不足为奇。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姜逸尘修习《无相坐忘心法》的时日有限,可通篇默背却不下三度春秋。

    故而他对这功法谈不上有何真知灼见,却自有几分见解。

    《无相坐忘心法》之所以入门难精通难,便在于“无相”与“坐忘”四字。

    简单说来“无相”部分与通常内功法门较为相近,主强身与增益修为。

    但要想进入到“无相”的修炼状态,须先具备“坐忘”的心境。

    是为“坐忘在先,后尘无相”。

    而“坐忘”细分有七层境界,「一敬信」、「二断缘」、「三收心」、「四简事」、「五真观」、「六泰定」、「七得道」。

    在跌入阴阳谷目不能视的情况下,忧心于外部可能存在的威胁,姜逸尘几次三番尝试坐忘无果,连“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的敬信境都不得入门之法。

    却因远离世俗,得幸领悟了几分断缘与收心的心境。

    再有冷魅日夜督促习剑,姜逸尘在那段日子手持木剑,将所习剑法剑道演练得越发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直至面临“随心所欲”易无生的生死相逼,姜逸尘强行散功,先舍而得,得以叩开《无相坐忘心法》的法门,并一步登临“简事”的坐忘心境。

    借道凝露台,姜逸尘观诗天画境之地有感,一举顿悟,入“真观”心境,更将心法托入第五重。

    而今内功境界已处第七重,坐忘心境却仍原地踏步,盖因此拖累了内功进境。

    倘若教人知晓了姜逸尘竟是如此作想,势必气煞人也。

    毕竟在“真观”心境下常能先鉴善察,究傥来之祸福,详动静之吉凶,乃至从一餐一寝中有所感悟而有所进益。

    就像姜逸尘能从乘风之叶中体会到轻灵之巧,在轻功造诣上步步攀高,跻身当今江湖前列。

    又譬如眼下,他在体悟自然之时便轻易进入了一种玄妙的修炼状态。

    他的内息运行周天跟随着潮汐律动、和谐共鸣。

    潮退时,内息舒缓地退入四肢百骸。

    潮起时,四肢百骸的内息汇流成川,有力地冲击着要穴窍门。

    只可惜似乎差了些什么。

    是心境不够?

    “夫定者,尽俗之极地,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藁木,心若死灰,无感无求,寂泊之至,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

    姜逸尘心下默念着“泰定”心境的口诀,遗憾摇头,暗忖道:“清除一切俗念,谈何容易?若非心存执念我也无法走到当前这地步,沙庆虽死,红衣教虽不存,但这天下……”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大夏文圣 剑来 异香 洪荒之青虚 志怪书 仙逆 不朽凡人 聊斋大圣人 冰河洗剑录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我师叔是林正英 玄鉴仙族 修真门派掌门路 武圣! 蛆蝇尸海剑 修炼9999级了老祖才100级 仙宫 逆仙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 过河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