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去世(第 2/4 页)
他知道我们的难处后,就一直帮助我们,还将我们带到他的庄子上住,一直温和有礼。
那个时候,我年轻着,不可自已的喜欢上了他,他也说喜欢我,可不能娶我,他家中已经有了妻子,他喜欢我,不忍我去做妾,受大妇的磋磨。
我是真的感动,那个时候,就是为他去死,我也愿意的。
纪氏慢慢的回忆,陷入了那场不可能的恋情中。
“后来,我慢慢的控制着自己的爱,既然没有可能,那我就不爱,这个时候,主子忽然对我说,既然他不能给我爱,不能让我享受好的生活,但他会帮我,帮我得到这一切。
之后,他就让我去模仿纪芸娘,之后,就是碰到了萧易。
我开始只想着利用萧易,做到主子吩咐的事情,可萧易,那个时候,真的是爱如烈火,那样的爱,把我给融化了,燃烧了。
我想我是爱上了萧易,如何能不爱呢?可上天就是这样的不公平,我爱上萧易了,我想要和他好好过日子的时候,我甚至已经坦白的告诉主子,我不想做一枚棋子了。
我不会再把萧易得事情告诉他。
这个时候,萧易却跑来指责我,骂我,甚至还将纪芸娘给带了回来。
我怎么甘心?可无论我如何的挽回,萧易已经不可能回心转意了,就连孩子也挽不回他的心。
所以,我愤怒的又联系上主子,他吩咐我将人安插到萧易军中,之后就是皇上要御驾亲征,萧易随行。”
永平帝紧紧的捏着拳头,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他的错,同样这错误,也造就了他今日的局面。
一切都是上天的阴差阳错才造成今日父不父,子不子。
纪氏像是回忆似得道,“在我未曾嫁到晋王府时,主子每个段时间就会去看我,这证明那处院子离主子常住的地方算不得多元,至少,当天能打个来回。
他每次过来,鞋底都是湿的,有时候衣服瞪得下摆都会沾上水,所以,必经之路上,一定有水阻挡。
这水应该还是靠近我住的地方,若是离别院远的地方,沾的水就应该早干了才是。可主子的衣服却是湿的。”
纪氏回忆道,她没见过幕后之人的真面目,无从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能把自己知道的,告诉永平帝,让他根据这些去查当年她住的别院,以及幕后之人的住所,从而找到幕后之人的真实身份。
纪氏又道,“每到春秋,我都会催促他先换衣服,就怕他着凉。”
这就把范围给进一步缩小了,永平帝看了纪氏一眼,他从来不知道这个女人竟然如此了不得,是个心细如发的人。
他坐在老太妃的床边,颔首纪氏继续说道。
“我最开始没走出过那个院子,院子离都是些家常的花木,我也说不上来那个院子到底有多大,但我知道,那里面绝不是只有我这一个院子,偶尔院子外面会有人路过,但也都是脚步匆匆,那时候,到了晚上,我偶尔还会听见从什么地方传来丝竹之声,不知道是有人在学,还是别的什么。”
纪氏皱眉说道。
“不过,我记得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有槐花,我在那里住了两年,槐花盛开的时候,香味特别浓郁,那绝不是寥寥几棵树就能有的气味。”
永平帝在心头梳理,碧纱橱之后的萧越,同样在梳理,这个地方在京城附近,保证一天能打个来回,别院的附近,还一定有水,那里还有大片的槐花林。
至于丝竹之声,这个就不太好判断了。
不过,按照前面几点,找到这个地方,应该也不算多能难。
这边他还下想,那边永平帝问,“还有吗?”
他的声音平静,那么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个人在筹谋,是想干什么?
当初‘他’能登基,是因为护国长公主拼命的护着,先帝的那些皇子,在争夺皇位的时候,早就血流成河,如今剩下的,就是他和平王。
难道是平王?永平帝皱起眉头,平王当初能够活下来,是因为他的荒唐。
纪氏皱着眉,努力的回想着,“每天的吃食,瓜果蔬菜肉蛋都是极为新鲜的,那个地方离城镇一定不是太远,否则,不可能那么新鲜。”
“站在院子离,能看见远处的山头,这证明这个地方一定是背靠着闪的,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会听到狼的叫声。”
纪氏慢慢的一点点的补充。
碧纱橱后,萧越眼睛微微眯起,他心里已经有点想法了。
纪氏停了下来,道,“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还有纪芸娘那边的事情,陛下可以派去查探。”
永平帝面无表情的看着纪氏,“你确定没有要说的了?”
纪氏肯定的点头,“没有了。”
永平帝默了下,看了眼老太妃,歉意的道,“老太妃,这个人对我还有用处,我想暂时带走,如何?”
老太妃点头道,“如果她做的能为陛下找出那个人,那老身没有什么可说的,她这也是为晋王府消除罪业。”
永平帝挥挥手,站在他身后的于公公就将纪氏带了出去。
屋子里只剩下永平帝和老太妃。
永平帝低声道,“老太妃,朕将越儿召回吧。”
他没有再说其他的,语气低沉。
老太妃起先双目微微闭着,似昏似醒,慢慢睁开眼皮,和永平帝对望片刻,却答非所问,
“陛下,老身的孩子,为了陛下冲锋陷阵,早早的去了,老身曾经怨过。
可身为男儿,身为萧家儿郎,就该以天下安危为己任。
这是萧家的家训,是世代萧家人该遵守的。
越儿,他到底是如何冲撞了陛下,老身不敢也不想问,陛下是明君,老身相信陛下的责罚都是为了越儿好。
所以,就让越儿在南疆也好,如果他不去南疆,如何能知道纪氏是一个棋子,如何能知道,有人正在对社稷不利呢?”
老太妃的声音铿锵有力,永平帝想起了当初父王去世时,母亲眼泪已抹,不得不坚强的样子。
他双目泛红,望着床上的老妪,身形慢慢地下,最后竟朝她,双膝落地,结结实实地跪了下去,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