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凤凰山的后续影响(第 2/4 页)
“老师,如果您仔细察看我的学历,会现我曾在香江做过三年的交换生。”钟魁道,“我曾参观过香江拍卖行的拍卖现场,也曾看到过很多我们华夏的文物,被贴上标签,以价论值,我猜这些文物,以前是被侵略者掠走的,有些则应该属于近些年盗掘然后走私去的。”
钟魁的话让这老者忽然来了精神,终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其他面试者,大多都说是如何如何热爱历史文化,泛泛空论,千篇一律。
“唔,商人喜欢给任何物品标价,而对我们考古工作者来说,历史是无价的。”老者叹道,“有人把考古工作者跟盗墓者混为一谈,说什么,考古是有执照的盗墓!殊不知那些盗墓者的疯狂盗掘,掩盖了太多历史真相。譬如一堆古简,在盗墓者眼中毫无价值,会被当成垃圾随意扔掉,暴露于空气中,然后迅氧化,也许那堆古简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史,记载着不一样的东西,去伪存真,相互印证,尚书不就是如此吗?那么你想学考古,就是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还是想学鉴宝?”
面对老者的吐糟,钟魁表现的很恭敬,恰当地露出高中生人畜无害的羞意:
“保护历史文化什么的,我还不够格,但是还可以帮老师们搭个下手什么的。”
老者还没说什么,身边两位助手则笑了起来,这位高三学生,说话像个老江湖,听着舒服。
“可我看了一下你以前的成绩,高一、高二都是空白,高三也就是上个月内部摸底考试,成绩好像并不太突出啊。”老者说道。
“不还有三个月冲刺吗?”钟魁道。
老者不置可否。事实上,身为一名教授,他也有不些不明白,以前燕大考古系也只是学术圈内有名,但是出了这个圈子,谁认识谁啊?现在突然升格为文博学院,又获得大笔资金,人人涨薪水,以前真没有过这样的好事。
譬如夏、商、周断代史这一级工程被重新提上日程,政府破天荒地投入专项资金,直接用于研究,特别是共和元年以前历史的研究,有太多的项目需要立项。
到处都需要人,但学生不好招啊,燕大又不肯放下姿态,降低投档分数线。
“你就不怕将来找不到工作?”老者问。
“在我的家乡,太乙山,那里有许多道观,当然现在大多数是重修的仿古建筑,那里不在乎多一个古迹保护员。前些年建设时,还挖出一块唐代的石碑,证明现在天师庙里那株古银杏树,是李世民亲手栽植的。”钟魁笑道。
“呵呵,你倒是很特别,名字跟钟天师也像的。”老者笑了。
“老师猜对了,我们村大多姓钟,自称是钟天师的后裔。”钟魁道,“三位老师如果感兴趣,我可以一尽地主之谊。”
老者乐了,大笔一挥,道:“你倒是会说话。好了,回去准备高考吧,不妨告诉你,只要你的高考成绩不要太差,我就录了你!”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