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乱世豪雄篇 旌旗未卷(第 4/4 页)
伏完也愣住了,他手抚白须,两眼望着李玮,沉吟良久,“你有这样的决心?”
李玮抬手指天,淡然一笑,“天地为鉴。”
=
==
以下不计字数。
=
《大汉》即将结束,而道儒相融,创立新儒学是大汉最后的内容。这个内容很枯燥,书友们可以不看,如果有兴趣,就看看最后的结尾吧。
我个人认为,大汉的中兴其实就是一个新朝代,它需要新儒学的诞生才能成长和发展。回头看看隋唐宋明,任何一个大统一朝代的崛起和发展,都需要儒学做为基础,无论它采用何种政治经济,它都需要儒学做为自己的根基。没有新兴的具有生命力的儒学,就很难让一个朝代延续长久。
大汉灭亡之后,儒学和道家老庄之学相融,产生了玄学,而玄学既不是改良的儒学,也不是新兴的道学,它的诞生和门阀政治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是魏晋短命,继而爆发五胡乱华,产生十六国和南北朝,致使中华混乱将近四百年的主要原因。
门阀政治是历史的必然,儒学衰败也是历史的必然,我个人持同意的观点,但写yy小说,本身就是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所以诸位书友无须在此事上予以诘难。
《大汉》仅仅是一个梦而已。
感谢诸位书友长久以来的支持,感激不尽。
=
=
相和歌的名称最早见于汉代,它是在街陌谣讴的民歌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等传统而形成的一种音乐形式,其特点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即歌唱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因此而得名。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朝会、祀神乃至民间风俗活动等场合。
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与舞蹈相结合,成为一种有器乐、歌唱与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出形式,被称为 大曲 或称 相和大曲 ,它是最能反映当时艺术的水平。
=
汉代杂舞汉代乐舞有雅乐舞蹈和杂舞之分。雅乐舞蹈主要用于郊庙、朝飨等庄重场合,比如巴渝舞和灵星带舞;杂舞一般是在宴会场合使用,它往往起源于民间舞蹈,经过宫廷音乐家的加工、创作,成为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舞蹈形式,其风格比较典雅,也有娱乐性的一面。汉代杂舞主要包括 鞞舞、铎舞、巾舞 、拂舞、剑舞。
鞞舞得名于舞人所持的舞具——鞞鼓。鞞是一种带柄的扇形小鼓。
=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