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荀彧与荀攸(第 3/4 页)
两人都做文士打扮,头戴纶巾,手挥羽扇。
看到这一副打扮,刘协还以为自己遇到了两个诸葛亮。
不过想到东汉之时,文士一般都是这样的打扮,并不是诸葛亮一人独家所有,这才了然。
其中一个大概三十岁左右,手捧着书籍,微微皱眉,最后神色颇为不满意的将书籍放入了书架之上。
而另外一人,则是要年轻一点,大概二十五岁左右。
此人剑眉星目,文气绽放,眼神之中睿智无比,闪烁神光,一看就是胸中有韬略之辈。
此时,稍微年长者皱眉看着那位年轻俊朗的文士,十分恭谨的问道:“叔父是否发现,东观之中的书籍内容稂莠不齐?”
刘协听到那个年长的反而叫那年轻文士叔父,微微惊讶,对这两人的身份更加好奇了。
因为他身材矮小,又因为角度的关系,两人并没有发现他在关注着他们,因此两人继续交谈。
“公达也发现了,呵呵,看书只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倒是觉得这些书都有独到之处。”
“叔父说得在理,受教了!”
荀攸微微敬重的拱了拱手,于是又捧起了一本书籍。
刘协听到公达这个名字,陷入了沉思。
随即,他面色大喜。
或许是系统的原因,关于此人的资料,便出现在了刘协的脑海之中。他面色微喜,口中喃喃道:“公达……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人。荀彧(xunyu)之侄,东汉末年谋士。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妙计百出,算无遗策!”
随即,目光转向了那位英俊无比的年轻人。
那么,他被荀攸叫做叔父……那他不就是荀彧吗?
关于荀彧的资料也瞬间进入了刘协的脑海。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他甚至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
他为曹操举荐了大量的人才,像是荀攸、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人在东汉的谋士当中,无一不是佼佼者。
若是得到则叔侄二人的帮助,何愁大事不成?
这天下,还不是轻而易举重归于囊中?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