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供不应求(第 2/4 页)
“村长,别卖关子了,你就快点儿的说,找俺们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吧,俺家那孩子饭还没有吃饿着肚子呢。”
一位农妇说了一句,好几个农妇就跟着应起来。
“好好好,那我就快点说,别耽误了娃娃们吃饭,村子里的果子一多起来,对大家来说,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还有可能每年丰收的季节,都因为产量太多,销售不出去,烂在地里,或者大批大批被扔掉。”
张枫这么一说,立马引来所有村民的附和。
“是啊村长,您怎么知道。”
“这问题都困扰俺们好多年了呀!”
“村长是不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快说来让俺们听听。”
“大家别着急,我这里已经有了初步打算,在村外不远的空地上,建设各果子加工厂。”
“村长,我们读书少,加工厂能做什么啊!”
听着村民们七嘴八舌的提问,张枫虽然话被打断,但心里还是高兴的,至少大家都对这件事情感兴趣。
“好了好了大家先听我说,果子加工厂的初步计划,就是在丰收的季节,把每家每户的果子都用收过来来,然后进行统一加工分等级定价等操作,当然工厂也会对各位收取相对应的加工费,接下来就用两种选择,或者直接将果子卖给果子加工厂,或者加工完拿回自己家,自己去找下家卖钱。”
张枫把两种方法都解释的清清楚楚,让所有人明白。
“拿着两种到底是哪个赚钱?”
“这么跟大家说,你拿着进货价去卖东西,从工厂走的话, 就是统一价格,如果是自己出的话, 你定卖价一万,只要有人卖,赚多少都是你自己的,大家听明白吗?”
张枫不是故意夸张这么说的,只是以大家的教育水平,只能用这种最通俗的方法进行对比,才能解释的更加清楚。
大家纷纷点头,絮絮叨叨的讨论起来。
“这两种方法,我都提供给大家,大家可以自行选择,我这边不做任何强求,而且大家可以随时改动方法,想从工厂走货,那就从工厂走,想自己卖,那就自己喊价都没问题。”
张枫为村民们开辟了赚钱的方法, 大家自然纷纷赞同,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果子工厂的事情也很快就落实了下来。
另一边,学校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出具形态,在李雪芳的帮助下,村里的学生基本全都进入了学校,只有为数几个年龄实在是太小的没有办法。
李雪芳跟张枫提出,可以设置一个幼儿班,只要不够年龄上学的,全都在幼儿班待着,然后由能上学的同学,轮流去跟他们传授最基础的知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