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多管齐下湖底现(第 3/3 页)
六公里之外的那个大型污水处理场中的那些沉淀池,最终成为了魏民生转移清水的临时蓄水池。
利用联通了几个污水处理场的管道,不断地把这些清澈的山泉水排放到湖之中。
于是,环湖的行人们每都可以看到,大量被“处理”成二类水质的清水,被源源不断地排放到已经被清空了淤泥的湖之中。
尤其是那个大型污水处理场排出的清水,几乎达到了一类水的水质。
因为,那里的地盘更宽,更多的处理级数可以得到更好的处理结果。
当然,这是仅仅是民生公司对外的解释而已,真实的情况是,那个几乎完全封闭运行的大型污水处理场现在已经完全成为了山泉水的转运池。
而湖中的那几个型的污水处理场排放的清水中,还含有大量只经过两级处理的污水。
虽然这些污水只经过了两级处理的污水,严格来并不能达到二类水质,但至少已经去除了绝大多数的固体物质,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是比较清澈的了。
再经过接近一类水质的山泉水的稀释,那些可溶性污染物的指标轻易就达到了二类水质,而且这样的处理速度是其它同类污水处理场无法做到的。
对于这样的污水处理效率,民生公司以商业技术秘密为由,拒绝了当地政府和各大媒体的窥探。
而那些明里暗里的眼线也把几个污水处理场的设施研究了个遍,却仍然没有找到任何异常的地方,只能怀疑民生公司拥有了某种对富营养化污水分解效率极高的菌类的控制技术。
政府也组织相关部门对几个污水处理场的排放进行了检测,都得到了他们满意的效果。
只用了半年时间,这个占整个滇池面积三分之一的湖就已经看到了希望,成为二类水体指日可待。
所以,在看到这样的成果后,政府果断终结了其它配套工程的持续投入,按照合同要求,每月按时把治理资金投向了民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