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彩云之滇(第 2/3 页)
可在图瓦卢特区,并没有金属回收加工厂和再生塑料加工厂,所以,这些金属、塑料之类可以回收的垃圾,在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会被转移到异世界的华夏国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而华夏国生产的粮食、蔬菜和各种肉制品,也通过图瓦卢特区转化成了流动资产,并用于购置华夏国需要的其它生产建设物资。
两个世界的物资,在共享空间的作用下,实现了良性的互动。
依托现实世界,仅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就把以前人迹罕至的云梦泽,改造成了一个鱼米之乡的存在,这不得不是一个现代科技创造的奇迹。
云梦泽水域的改造成功,给了魏民生很大的启发。
因为在现实世界里,那彩云之南,有一个叫滇池的地方。
曾几何时,滇池号称方圆八百里,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有高原明珠之美誉。
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滇池无论草海还是外海,其水质均为二类。
70年代,水质降为三类。
80年代,草海和外海的水质分别为五类和四类。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滇池的水质进一步恶化,水质超过了五类。
短短三十年间,滇池的水质下降了三个等级。
也许,这样的水质分类方式大家理解起来并不直观,所以,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告诉大家,这三十年来滇池水质的变化。
50年代时,草海水体的透明度可达2米,外海为1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清澈见底。
到了80年代,草海水体的透明度只有0.40~0.60米,外海为0.65~0.75米。
90年代最差,草海的透明度只有0.25米,外海的透明度只有0.41米。
水体严重的富营养化,造成浮游生物的骤然大量增殖,严重破坏了滇池水域的生态平衡。
绿藻暴发最严重的时候,连鱼都活不出来,只能在犹如绿漆一样的臭水中挣扎,然后绝望地死去。
想与争命的鱼儿,挣扎起伏之间,只能看得到半条身影,以此可见,滇池的水质究竟差到了何种地步。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