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1.20 绣衣直指(第 1/3 页)

    邑民暴增,另筑城邑。耿雍来报,刺奸、贼捕人手不足。

    刘备便招募人手。

    顺阳卫多豪侠。刺奸、贼捕,便由豪侠担任。楼桑更是豪侠齐聚。北地豪侠,多半会聚于此。告示一出,募者如云。

    刺奸、贼捕,不过是斗食小吏。既是心腹,必然要高薪厚禄,以养死士。

    不知检察机构如何构建,运作?

    刘备累日翻看历代典籍,终于获知全貌。

    检察制度,古而有之。如“贪以败官为墨”。墨就是贪污。战国时,魏国《法经》中将贪污罪叫作“受金”。犯了此罪,便是宰相也受惩罚。

    到了我朝,监察系统呈多元化趋势。各级检察机构,既分体运行,又互相交错。三公九卿、皇室外戚、京师百官、地方长吏乃至监察官本人,皆被置于这张网络之中,受各级监察机构的监督。此法,对贯通政令,整饬吏治,廓清风气,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西汉时,还拟定了《监御史九条》、《六条问事》等监察立法的奠基之作。开创了监察法规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朝堂之上。设御史台,作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在西汉初期为御史大夫,与丞相及太尉同为三公。职责是“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兼有行政与监察长官之性质,相当于副丞相。以察举违法为职责。对官吏的违法行为,不问是否有皇帝和丞相的指令,均有权进行案问,但御史大夫仅负责朝内和京畿地区三辅的监察。在御史大夫之下则设立御史中丞为其佐官。

    在地方。为加强对州郡县国的监察,武帝时,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由各部派遣刺史一人,称‘十三部刺史’。隶属于中央御史台,专门负责监察郡县,于每年八月“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同时还负责“课第长史,不称职者为殿,举免之”。

    除此之外,皇帝还经常根据需要,直接从御史中任命绣衣直指御史。他们穿绣衣,持斧钺,握有生杀大权。称“绣衣直指”。亦称“直指使者”、“绣衣御史”。

    武帝天汉年间,民反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武帝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

    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绣衣使者”。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绣衣御史”。王莽时改称“绣衣执法”。略称为“绣衣”、“绣衣吏”。

    这不就是后世的锦衣卫吗!

    少君侯要组绣衣吏的消息,轰动邑中。

    原先的刺奸、贼捕各五十,全部升入绣衣署。因官署地点为市楼五层顶阁。市楼又称旗楼。故被称为‘旗阁署’。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晋末长剑 骗了康熙 活埋大清朝 寒门崛起 我的谍战岁月 蜀汉之庄稼汉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不是吧君子也防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北齐怪谈 晋末长剑 希腊神话 沉溺 万历明君 机战之无限边境 秘密部队之龙焱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冰川天女传 大清要完 全唐诗 星海王座 办公室潜规则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汉帝国风云录 佣兵1929 撩神[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