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方反应(第 2/4 页)
“海外投资不是过家家,中国成功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国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自己的规律,拔苗助长和盲目自大都会给一家刚成功的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日韩两国汽车打入美国,都用了20多年时间徐徐图之方站稳脚跟。中国汽车此时要进入成熟饱和的美国市场,更加需要先修炼好内功,待真正具备相应实力后再登陆为妙。
中国汽车绝对有实力打入美国,但不应该是现在,5年后的时间点更加合适。”
国内一家多次为中华集团唱赞歌的媒体,这次更换了阵营打算力谏韩皓取消这次激进的投资之旅。
许久未曾发出声音的《中国经济报》,这家从中华集团成立不久便坚持跟韩皓唱反调的媒体,为中华集团挑刺已经成为他们政治正确的导向。
他们一连用了三个专题来对中华集团赴美投资做了否定报道,为此不惜做了民意调查,从业内、公众乃至中华集团内部职工三方面进行了匿名调研。
“我们在汽车行业内发送了300份问卷,涉及各层次专业人士做了调研。一共回收了262份有效问卷,其中对中华集团赴美投资能否成功,有81%的人表示不看好,16%的人说不准,只有3%的人支持。
公众样本更加庞大,在发出去的1000份问卷中,有76%的人明确表示不看好,而支持人数不足8%。在本刊官方网站的不记名投票之中,有超过3万名网友参加,超过68%的选择不看好选项,相信中华集团能成功的人数不足5%。
更让人惊讶是有超过200名中华集团员工参与的调查问卷,其中认为公司投资正确的只有17%,有超过52%的人选择了说不准,剩余31%的人数都投了反对票。
三份样本,几乎同样的民调结果。数据不会骗人,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情的真相:此次中华集团赴美投资的前景不妙,可能注定是一场代价高达数十亿美金的典型失败案例。”
可以说《中国经济报》此次花费了巨大人力,最终结论既有报社一向来的偏见,也客观上反应了真实民意。
这股质疑之风不单在国内回响,还刮到了国外,尤其是目标国——美国。
“如果中国人能顺利整合路虎和沃尔沃品牌后再登陆北美汽车市场,我们会认为这是一步妙招。
但在肚子已经吃进去两个大汉堡,未曾消化前提下又点了一份披萨进食,那就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行为。
对北美消费者来说,中国汽车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影响力!无论是技术,还是品牌,中国汽车都没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更别提能跟美、日、欧、韩系汽车直接竞争。从专业角度分析,5年时间内中国人工厂真正投产的话失败几率在90%以上。”
fox新闻频道请来的汽车行业专家,信誓旦旦对中国人赴美投资建厂表示极不看好。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