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破局(第 3/4 页)
这种智慧费国的国君还有。
然而柘阳子却道:“师出有名,我有名,可使齐魏只能对抗墨家而不能够侵占我们的土地。”
费君皱眉问道:“什么名?”
柘阳子沉声而庄重地说道:“护礼!求仁。这件事不能够说让齐魏来帮助匡扶费国的社稷,而是要说请求诸国维护礼制尊卑,并且说墨家将要让天下大乱,不能够让天下有行仁政的机会,于是请齐魏出兵以求天下可仁。”
费君听到这个仁字,头便有些疼,苦笑道:“你莫不是病了,说什么昏话?墨家讲仁又善辩,而且墨家的这些提议,怎么说也是仁政,我怎么能够用这样的理由呢?恐怕用了这样的理由,会被人耻笑吧?”
柘阳子摆头道:“墨家之仁,非是天下上流之仁。仁自礼出,无礼,又怎么会有仁呢?”
他见费君还不太懂,便又解释道:“君上,若市上有人欠钱,规划债主,这个人的行为,可以称之为仁吗?”
费君摇头道:“这是正常的事。”
柘阳子又问:“倘若您征收了税,却在民众饥荒的时候,给予民众一些救济。那么,可以称之为仁吗?”
费君道:“这是可以称之为仁的。”
柘阳子便笑道:“所以,若是墨家的道义行于天下,那么天下便要没有了仁和德。”
“人人平等,以才论等,那么贵族致礼于低贱而有才能的人,可以被传颂吗?并不能,平等之下,以才而论,没有才的人向有才的人行礼,这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是欠债还钱一样,这难道是可以被传颂的吗?”
“墨家关于家国的理论,那么为君者就应该利民,这就像是欠了民众的钱一样,还钱并不是仁政,而只是理所当然,那么又怎么能够称之为仁呢?”
“礼为仁之始,贵贱有别,方可行仁政。若贵贱无别,人人平等,又言制法取利、君为国民之利而存在,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又怎么会有仁呢?”
“民众愚昧,做国君要抢走民众的财富,再施舍一些给民众,民众才会称之为仁政。”
“民众混沌,要有贵贱之别,才能够让贤才觉得自己受到了上位者的重视,这才能被传颂德行。”
“所以说,仁的基础,就是贵贱有别的规矩。规矩即为礼,无礼则无仁。墨家不守礼,怎么能说他们有仁呢?”
“昔年晋人铸刑鼎,仲尼曰,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没有贵贱,何来仁政?没有贵贱,何来贤德?”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