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零章 岁月无情天地焕(十一)(第 3/4 页)
魏国霸业已成,最后一轮晋楚争霸其实在此时,已经落下来帷幕。
楚王无计可施,国内政局混乱,自己的弟弟在陈摇旗呐喊,给出的条件就是他若为君,必然保证贵族的利益不会撼动分毫。要不是大梁一战死了太多贵族,这份仇恨也能算在王子定身上,现在只怕楚国早就换了主人。
也是依靠着墨家的开矿收入的一部分直接运送到楚王的府库,墨家提供的大量借款,以及铁器等收买郢都的民众之心,总算楚王还能控制郢都的局面。
国弱,就期待民强。
民强,就会觉醒各种不满。
这就像是一杯鸩酒,楚王却不得不饮。不饮,自己这楚王的位子就坐不稳,自己不会去做“贵贱有别”这个礼制的殉道者。
而且,借墨家的钱……有些太多了,按照现在的情况,若不改革,根本还不起。还不起怎么办?还不起墨家说了,谁还得起,谁就是楚王,还不起的,墨家不承认。因为这笔钱,墨家只是做担保,是从“泗上万民”手中借的,要是不还,以墨家那“集公意”的执政方式,很可能就是一场强迫还钱的战争。
墨家不承认会怎么样?这后果不堪设想,总之赖账是不可能的,楚王宁可面对封君的反叛,也不想墨家联合诸国以讨债为名,扶植一个可以还债的楚王。
这种局面下,楚王终于记起了当年弭兵盟约的好,也记起了当年墨家使楚和自己的密谈。
“墨家帮助编练新军,握于王手。”
“控制郢都、鄢郢,不要做王,而是要做楚国最强的封君,才有资格称王集权。”
“变革制度,尚贤为任,私田授产。”
“迁徙封君到边疆地广人稀之处。”
“制定法令,公布于众。”
距离墨家上一次与楚王密谈已经过去了许多年,这些改革的办法,很显然会引发一场楚国政局的震动,若非到了逼不得已之时,楚王不会用。
当年密商之后,韩赵死了国君、郑国内乱,楚王看到了希望,优势之下,自然不会用墨家这一套可能会“伤筋动骨”的激进变革。
现在数战之后,丢了淮北颍水,中原沃土尽数丢失,国内混乱,民意沸腾,这种情况下已经是伤筋动骨了,再不改革那就只能等死了。
他既是楚王,也是熊疑。
作为楚王,他需要改革,振兴楚国。
作为熊疑,他需要改革,压制自己在东边立国的兄弟,防止染指王位。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