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内外勾连百尺叹(二十)(第 3/4 页)
楚王也明白这一次出征北上的真正目的。
与宋人成盟后,动用宋国的人力武力,北上榆关大梁,加固那里的防御,从而稳住楚国在中原的支撑点和突出部。
榆关大梁西边是郑国,东边是宋卫,只要榆关大梁不失,这三国就不可能全面导向晋人。
楚人想要前出中原,只能选择这个方向。淮泗的争夺,只是连接齐国压制越国。伊洛方向,易守难攻,但已经出兵北上反击也很困难。
楚王心中很清楚,最终的敌人是三晋,小小的宋国只是一个宣告霸权的姿态。
所以,如果城内可以政变成盟,楚军便能得到休息,从而迎接晋人的到来。
从而复二十年前黄池雍丘之战的仇怨,又可以让晋人彻底失去缓冲地。
秦、齐如今都与三晋有仇怨,楚人若是能够控制中原,那么三晋的局面就会越难看——齐、秦、楚都威胁不到赵人,到时候赵人一定会趁机插魏人一剑,没有赵魏同盟的三晋,则根本无忧。
左尹右尹的话,都是老成之言,少死一个楚人就能为将来的晋楚决战增加一份力量。
延缓攻城,只是围城,又能减少宋人的怨恨,从而让宋人不会怨恨楚人。
只是楚王却有自己的想法。
他看着重臣道:“今日不但要攻城,还要精锐尽出!趁着商丘萧墙之祸,尽全力拿下商丘!”
“城内既乱,城头守军必少,人心惶惶。墨者纵有守城手段,奈何城内已乱,又如何能够守住呢?”
“我们攻下商丘,与商丘六卿与我们成盟,哪里能是一样的呢?”
楚王如果想要全力拿下商丘,就不能不获取贵族的支持,没有贵族的全力支持,根本不能凑出来全部进攻的精锐力量。
众贵族不解,楚王做出解释。
若是等待宋人投降成盟,那么城内的变乱必然已经平息。
子田会死,司城皇一系也会被灭族,因为此时尚且处在围城的阶段,他们连逃亡的机会都没有。
可是,一个没有子田、没有司城皇等掣肘的新君和宋国贵族,纵然全面导向楚人,那也不能做到长期控制。
楚王需要做商丘城的仲裁者,保留一部分的反对者,从而让亲楚派允许楚人驻军干涉宋国内政等等条件。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