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内外勾连百尺叹(十四)(第 3/4 页)
如今各国政变频繁,而夹在晋楚之间的小国,更是因为亲晋、亲楚的问题,生过数不清的国人暴动。
不说当年郑、卫因为亲晋亲楚的问题驱赶了国君,便是不久之后郑人也会因为不愿意怒楚,四万征召的郑人宁可投降楚人也不战斗。
民众们本就已经不满,城内的民众和城墙下的民众一样,都听了墨者宣义部的宣传,潜移默化之下原本守城是有利的。
如今代价更大,他们便心怀怨怒,根本不想要去守城。
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城墙之下组织起来的民众,被宣义部揭开了最后的窗户纸,将问题指向“争取利益”。
而城内这些适刻意没有去宣扬的人,尚且还处在“接受不是最坏的结果”这个层面上。
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
贵族们先告诉了,所以他们很快就被煽动起来。
听上去,那些话是有道理的。
如果国君不触怒楚人,楚人为什么会北上围宋?如果司城皇不进献嘉禾,楚人为何震怒?
没有人告诉他们,不管是否触怒,楚人都会为了争霸而北上,所以贵族们宣扬的这些道理,便听起来很有道理。
混入人群中的死士们在民众混乱之际,高声喊道:“对啊,凭什么让我们因为国君的罪过而要承受易子而食折骨而炊的苦难呢?如果国君不能够对社稷和民众有利,那么国人就该更换掉他们!”
原本民众就不满,只是没人愿意冒头。
有死士这样一喊,那些城内的民众只当也是普通人,有人带头,那便跟着喊了几句。
但要是让他们出面去围攻宫室,暂时还不到那种程度。
况且,贵族们有自己的私兵,也完全不需要民众参与,只是需要民众不反对从而动政变即刻。
数百甲士集中起来,几多贵族驾车,引导甲士,朝着宫室的方向气势汹汹而去。
后面尾随的民众,则多没有持带任何的武器,更多的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