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内外勾连百尺叹(九)(第 3/4 页)
从一开始,就未改变目的,也从一开始墨者内部高层就定下来争取沛县为名义附庸国的计划。
但,月余之前城头之上,适与墨子关于鬼神的对话,让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现实。
即便沛县义师达成了目的,即便宋公盟誓承认沛县的自治,那又靠什么来约束这个盟誓的延续?
适不止一次地在墨者内部说起过此时古往今来的盟约,也不止一次说起两次弭兵会成功的缘故不是因为那场会盟,而是因为晋楚两国都打不下去了、因为两国内部的贵族们忙着内斗。
墨家依旧重鬼神,依旧渴望着鬼神真正存在,从而让人举头三尺有神明而约束个人的行为道德。
但从几年前的墨家改组、用制度和繁琐的规矩开始尝试另一种约束之后,墨家内部对于约束这两个字的看法,也逐渐朝着适所说的方向倾斜。
这是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渗透深入修正墨家原本思想的过程,适用了数年。
也因为墨子本身对于鬼神的态度只是希望来约束众人,这才累计到了今日。
墨子问出沛县义师的问题之后,冷静地反问道:“就算这件事做成了,如何达成约束?如何让宋公、司城、六卿承认且不反悔?”
“适有个看法,事已至此,今日就听听适如何说。”
这不止是守城的军事问题,在这种事上适是有发言权的,他也终于找到机会,将自己的计划全盘说出。
获得沛县自治的地位,这是一开始就定下的基调,不需要再说。
而利用贵族之间的矛盾,以势力平衡来保证这个成果不被反悔和被接受,才是今天要谈的问题。
是靠盟誓之后鬼神的约束?
还是靠矛盾之中势力平衡来约束?
这便是适要说的一切。
墨者内部,不少人并不信鬼神,否则也不会在墨子生病之后,诸多弟子来质问墨子鬼神的赐福去哪了先生你可是最明鬼敬神的,你都没得到赐福,我们还能信吗?
墨者内部,不少人是原本的贵族,对于贵族的糜烂生活和无耻道德早已厌倦和恶心;不少人原本只是农夫百工,对于贵族有天然的怨恨和不信任;不少人原本是市井游侠或是刺客,对于贵族疏无半点敬意……
这种情况之下,适的说法很快得到了众人的赞同。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