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半山腰的木板房(第 3/3 页)
王生:“不,至少你还有了解的心。”
简风:“爷爷您这实在是高看简风了。”
王生哈哈笑了下:“那我开始泡茶了,你倒还可以说说。”
“那小子恭敬不如从命了。”
系统提示任务是考验,简风自然不敢推辞,毕竟谁知道这考验到底包括些什么玩意。
于是又努力回忆了回忆道:“冰芯玉露的创作相传始于小周年间。当时芭蕉黄连溪有一兰姓茶商,垒灶研制,其焙茶炉灶,与今日之玉露茶焙炉极为相似。所制茶叶,外形紧圆挺直,色绿,珍贵如玉,曾称“玉绿”。后来到了1719年,明盛公司,在与黄连溪毗邻接壤的宣恩庆阳坝设厂制茶,其茶香鲜味爽,外形色泽翠绿,毫白如玉,格外显露,改名为“玉露”。由于品质优异,很快获得了发展,先后运销多地,并远销小岛国。”
“现今的冰芯玉露的制作,除杀青方法仍然沿用蒸汽杀青外,做工较前发展的更为精巧。”
“高级玉露,采用一芽一叶、大小均匀、节短叶密、芽长叶小、色泽浓绿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工艺分为蒸青、扇凉,炒头毛火、揉捻、炒二毛火、整形上光、烘焙、拣选等工序。”
“而这其中,“整形上光”又是制成玉露茶光滑油润、挺直细紧、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的重要工序。”
“此工序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悬手搓条,把0.8—1公斤的炒二毛火叶,放在50—80c的焙炉上,用两手心相对,拇指朝上,四指微曲,捧起茶条,右手向前,左手往后朝一个方向搓揉,并不断抛散茶团,使茶条成为细长圆形,约七成干时,转入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采用“搂、搓、端、扎”四种手法交替使用,继续整形上光,直到干燥适度为止。整个整形上光过程,大约需要70—80分钟。然后烘焙至用手捻茶叶能成粉末,梗能折断,就可上拣。拣除碎片、黄片、粗条、老梗及其他夹杂物,然后用牛皮纸包好,置于块状石灰缸中封藏。”
“这样所制的茶叶,外形条索紧圆光滑、纤细挺直如针,色泽苍翠绿润,被小岛国商人誉为“绿玉”。经沸水冲泡,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观其外形,赏心悦目;饮其茶汤,沁人心脾。很受消费者赞叹。”
“这些就是小子所知道的全部了。”简风回答完,看着王生眼里看不清情绪的神色,乖巧道:“怕是在爷爷面前班门弄斧了,爷爷可别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