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得寸进尺(第 2/3 页)
还150斤大米十斤鲜肉,他们现在就想摸摸自己手脚耳朵还齐全吗?
把俩人吓破胆,黄老娘这才嫌弃的捂着鼻子站起来,心里还骂,最近吃什么了!上这么大火,这臊气的,鼻子都要顶掉了。
等黄老娘站起来,俩人一刺溜也跟着爬起来了,都没顾得上摸摸耳朵还在不在就往门外冲。
黄老娘坐在椅子上一清嗓子,俩人脚下都打趔趄。
出了黄家的门,也没空跟帮他们站队助拳的兄弟们说,脚下生风,一溜烟就跑远了。
这正主都跑了,他们还留着干什么?美容觉还没睡够呢,打着哈欠也散了。
虽然人跑了,但为了堵嘴,村长还是从家里拿了五斤晒干的玉米棒送到村委给了那俩人,去之前还很有先见之明的喊了黄老娘一起。
果然,那俩人看他拿了五斤没脱粒的玉米就想说话,但一看见从大门口拐进来的黄老娘就立马伸手抢了袋子闪进旁边的小屋。
可这也完全是因为黄老娘异于常人的彪悍凶猛,事情才能这么轻飘飘的过去。
双方从根源上产生的矛盾没有解决,虽然在知道可以去水边钓鱼以后,村委那群人收敛了不少,但鱼这种东西,吃一次两次可以说是鲜美,要是一天三顿的天天吃……那是会上火的。
主食为什么叫主食,就是因为它们适合长期食用,在最初的尝鲜阶段过后,他们不但没有减少对粮食的渴望,反而更加强烈,尤其是在有配菜之后,他们对粮食的消耗量更是直线飙升。
来要粮的次数也越来越多,间隔时间也越来越短,而这一次,也会是来要粮吗?
少不更事的年轻人可能没什么切身体会,觉得人家要的只是一点地瓜,玉米的粗粮,又不是什么好东西,放在平时都是喂猪喂羊的,给一点怎么了!但对李妈妈这些在家里执掌伙食和财政大权的家庭主妇来说,这性质完全就不一样了。
救急不救穷,这话虽然说起来很势利,但不得不说它是有一定道理的,急只是一时所需,穷却可能是天长地久,而经过了两个月的物资隔离,他们和村委那群人的关系也渐渐从救急变成了救穷。
人的善心都是有数的,在这种特殊时期,无条件的出粮供给和自己素不相识,还时刻对着自家家畜流口水的陌生人,是人都会不高兴,其中尤以李妈妈这种“节俭人”为甚。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