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西扩攻略(二)(第 2/4 页)
这些人都吃一惊,还以为李世民这么消停是知道李彦在哪呢?岑文本说道:“是不是李彦以到了西海?”
李世民摇头:“不清楚,好像不是。朕会调查的,玄龄,玄龄和文本,汇同鸿胪寺和察尔汗谈判。”
“是”三个人一起答应。
第二天三个丞相和班杰进行商谈,很快他们就发现班杰的水平实在是高,有些地方让三个人几乎无力招架,十多天的时候,才达成初步协议。
让房玄龄他们有些不明白,班杰在强调细节,很多地方并非是察尔汗的。本来李世民的意思想让察尔汗承认是大唐的蕃属国,效仿其他地方,由大唐册封,可是无论怎么谈,都没有成功。
一直拖了一个多月时间才算完事。研究到最后,房玄龄有些不敢上报,因为李锦儿的察尔汗和大唐平等了。
这对于周围的国家可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所有国家都以大唐为宗主国,王位是需要大唐皇帝册封的,但察尔汗确不用,和大唐是合作伙伴关系。
其实房玄龄并不想答应,但温彦博和岑文本都认为无所谓。即使承认是大唐册封,也不过是人家自己说了算。争论最大的就是军队驻守问题,对于班杰要求的很多条件,对于房玄龄他们看来根本没什么必要。可是班杰就是这么要求,既然无所谓也就答应。
其实在青海城驻守一部分军队,驻派察尔汗的税收官员,这些连班杰都认为没必要,但锦儿要求一定这样谈,他也就力争达到。
一个月时间终于达成协议,李世民也批准了。盟约规定,两年时间察尔汗逐步撤出西海地区,一但察尔汗在西域取得成果,就暂时把青海地方行政权先交给大唐,但军队要二年时间撤出,到那时再把盐城的盐矿交给大唐。
房玄龄也留一手,他提出大唐不出兵,只是提供军需物资,承担军费开销,提供一万大军的粮草。对此,温彦博他们还以为占了便宜,必竟不用出动军队损失人员,用察尔汗的人为大唐打地盘。
只有一个目的班杰没有达到,那就是大唐不同意向俟斤城进攻,也不同意消灭吐谷浑。说大唐出兵没有理由,必竟伏允是依附大唐的。为了信誉,大唐也不能出兵。
青海城里,李锦儿看着快马传回的盟约,嘴角是一丝笑容,对单鹰说道:“开始行动,向若羌进攻。”
若羌这里其实一直就是吐谷浑的地方,他们控制的地方是沿着昆仑山向西北一直到于阗,而天山北部是西突厥的地方,天山南部都是吐谷浑的地方,昆仑山以南是吐蕃的地方。
伏允的都城在俟斤城,也就是距离西州不远,对于青海北部到天山这一带,也只能是说他的势力范围,各个地区也就是自己说了算的部落。
若羌在东汉时期设立过郡县,归西域都护府管理,几百年以来,早就独立成一个个小王国,西域地区大到几千人,几万人,小到几百人都是一个小国家,各自为政,互不相属。辽阔的沙漠,他们占据一个个绿州,谁也管不着谁。伏允也没能力管几千里以外的地方。
李彦也就是看到这点,才让锦儿向这里进攻的,根本不用担心,五千骑兵是够用的。单鹰这一冬天没解决别的问题,只是派出斥候进入这些地区画地图,主要是标出河流和山脉,进入大漠没有水,什么都是白扯。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