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国策(二)(第 2/4 页)
既然是这个好现象,李世民当然是顺应众人意思,给李靖传旨全力进攻,彻底消灭突厥,最好抓到颉利可汗。
李彦有些得意,看来发动政治运动就是好使,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李世民下完召书,问道:“俊青,你说的事怎么样了?群臣还等着呢?”
李彦拿出自己写的东西说道:“皇上太多了,你慢慢看吧。”
李世民一看,也吓一跳,厚厚一沓子,这得多少意见?但他看到前面有一个总纲,就说道:“那好吧,朕就念一下,然后交由三省台司研究。”
李世民把李彦写的总纲一念,下面鸦雀无声,这些事情他们从来没听说过。李世民说道:“李彦,你解释一下,这个国旗是什么意思?”
李彦说道:“皇上,一个国家想永远屹立不倒,它必须有一些标致性的东西,比如大唐只有一个国号是标致,但其他什么也没有,即使有一些也很繁琐,普通百姓并不明白。所以,皇上应该确定一面旗帜为大唐的国旗,只要这面旗帜飘扬的地方,就是大唐的领土,无论这里是谁驻,但只要这面旗不倒,那里就是大唐。而老百姓看到这面旗的时候,也知道他们就是大唐的臣民,这个不会因为皇帝换人了而换,哪怕有一天什么都变了,这也是大唐的标致。军队、官员、百姓他们都要维护这面旗,因为那是国家象征。敢打出其他的旗,那就是造反,是所有人剿灭的对象。”
李世民点头:“好想法,但用什么样的呢?”
李彦说道:“这我可不知道,因为这是全天下人的事,皇上可以向天下人发出征集令 ,要有代表意义,最后由皇上确定。这么做也能让天下百姓认可,因为他们也是制作国旗的一员,不分贫贱,不论出身,谁都有权力进献设计,本身这件事就能凝聚人心,谁的图案被采纳了,可以给重赏。”
李世民点头:“那国歌和国徽是不是一个意思?”
李彦点头说道:“是的,这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带表所有民族。国家不等于民族,突厥吐谷浑、吐蕃他们都可以是大唐的,只是民族不同,但国家是一样的。”
李世民点头:“这件事,朕同意了,交由三省议定后执行。”
“这样研究,朕明白了,其他事情也交下去,由他们研究详细的方法,共同处理。”
李彦说道:“皇上英明,臣的事完成了。”
李世民并不认为这些能有什么作用,但也没什么坏处,也就同意办理。
但是几天后,他就发现这么作的巨大作用,因为三省不得不抽调官员专门负责这件事,根据百骑尉报告,连市井之徒也研究国旗什么样的。京城周围各州府上报的图案已然成车拉。
老百姓哪有参加国家大事的机会,热情那是比天高,很多思想狭隘的图案很快被淘汰。这是国家,不是家族,不是世家,代表一小股势力的根本不行,必须是代表全天下的。
就连李世民也拿着一些图案回后宫和皇后商量,但是谁都蒙了,因为太多了,觉得哪个都不好,弄得大家愁眉苦脸的。这样的情况下,哪还有人去关心前线李靖干了些什么,杀了多少突厥人。
这恐怕是大唐朝当前最热门的话题,连临近的春节都没有这个气氛。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各地出现了空前的团结,大家都在以自己是唐人而自豪,这是让李世民最高兴的。
最先确定下来的是贞观纪远,既然我们承认是炎黄子孙,是华夏民族,那么就确定为华夏历,从武德元年开始,确定为华夏历元年,这一年之前称为华夏历前多少年。这个时间被确定为永世纪年。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