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康熙也没办法的事情(第 2/3 页)
于是,康熙皇帝下令让在平叛前线作战的顺城君王勒尔锦、简亲王剌布,贝子洞鄂、贝勒尚善等回京,说他们作战不力,劳师误国,一律治罪。其实康熙心里隐隐在作痛,为了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他们就做一点牺牲吧。
康熙又下旨,因康亲王杰书和安亲王岳乐在外久劳,作战有功,遂召还京师加以重用。这样,康熙皇帝就有了赏罚分明的美誉。
康熙皇帝又发一道谕旨,目的是借以安抚军民。大意是战时军队的所有借贷,战后一定返还,还有战时的功臣,战后一定论功行赏。
康熙皇帝的这一招很见功效,君命一下达,将士们都格外效命。但是,昆明城吴三桂经营多年,城墙很坚固,不易攻破。康熙皇帝发了狠招,命人借助洋人的力量造了许多火炮,悉数运到昆明城下,填下炮弹,齐射出去。然后,清军有加紧了攻城的力度。
这是古代战争最厉害的攻城手段。至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兵一举攻下了叛军占领的昆明城,大势已去的严世璠只得选择自杀。至此,历时八年之久的三藩之战终于一朝廷的胜利而结束。
紧接着,康熙下手治理其他两藩,这就容易得多了。康熙命人把尚之信和耿精忠押解到京城,一律处死。
平定三藩的战争是康熙皇帝在清初发起的一场历时八年之久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表现了康熙皇帝卓越的军事才能,良好的精神素质,远大的战略眼光。
这次战争其实康熙是很难的,客观上来说,三藩有强大的军事势力,他们占据南方最富裕的区域。而且其时正逢察哈尔王也叛变朝廷。康熙处于两面作战的危险境地。但是,康熙皇帝有很强的调配和指挥能力,灵活的驾驭人的特别艺术。最后取得了战胜三藩的伟大胜利。
三藩之乱最终得以平定,从而巩固了清朝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维护了国家的进一步统一。
大臣们都向康熙皇帝表示祝贺。在群臣中间,他看到了周培公。康熙皇帝心里一亮:周培公是个大功臣,他应该受奖职位应该上升啊。
现在朝中有功大臣论功行赏都接近尾声了,可是周培公呢?这位中流砥柱呢?该怎么对他呢?
他给康熙皇帝出了很多有用的注意,招募到反击察哈尔王叛乱的生力军。他训练这支生力军,平定察哈尔王叛乱,又去平定吴三桂叛乱。可以说,在整个平叛中,周培公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康熙不说话,说实在话,他真想给周培公以适当的职位,给予适当的奖励。
可是,康熙皇帝感到困难重重,因为他是汉臣啊。在满族当政的大清王朝中,汉臣是不该受重用,不该受奖励的。吴三桂就是一个铁的例子啊。
康熙皇帝心情沉重地回到养心殿。那么对于功劳很大的周培公就这样不论功行赏吗?这对他这位有功之臣是多么的不公啊!
他实在想不出办法,祖上的规矩太严了,不容他有所超越。如果超越这条线,他康熙不就成逆子了吗?但是,周培公不奖励也不行啊,不就显得我康熙说话不算话了吗?
他让执事太监通知一些重要大臣,包括明珠、索额图、康亲王杰书、还有图海等。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