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虚怀若谷的吴三桂(第 2/3 页)
弄得王吉贞也对他父亲没办法。他让士兵把图海军的大炮炮弹轰炸而倒的城墙补起来。王吉贞也对他没办法。王吉贞也深知康熙,他担心父亲不是康熙的对手。
王福臣要再挺一挺,再看看,静观形势的发展。但是,城里的形势更加严峻了:城里已经没多少可吃了,为了活命,军中开始有人悄悄杀马了,更使他恼恨的是,有人竟然悄悄地出城,投入到那边去。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屡禁不止。
平凉城里的境况每况愈下,饥饿的人们都在用恶狠狠的目光看着王福臣。王福臣对此打了个寒颤。他知道,自己已经人大活儿了,成了众矢之的。根据他多年的经验,他知道众怒难犯的道理。
守卫城墙的士兵们也快断粮了,士兵们怨声载道,守卫城墙都不那么积极了。王福臣又跳又骂,但对于饥饿的士兵不起作用。这时候图海的大炮又轰响起来,又炸塌了一大片城墙。
这回城里没人再修了,城里已经严重缺粮了,任王福臣怎么骂都无济于事。王福臣只得望着倒塌的城墙发呆:难道这是天意吗?天要绝我吗?
这时候王吉贞又发起劝说活动了:“父亲,给自己留条后路吧,现在改弦更张也赶趟。我们兄弟几个的生命要紧哪父亲。”
王福臣这回是被逼到墙角了。他使劲砸了下面前的桌子,心里又气又恨。他恨吴三桂只动嘴,不来实际的。恨康熙手段太拙劣,使他无路可走。他恨的东西太多了,唯独不恨自己。
最后,在孤立无援,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王福臣才决定向朝廷投降。
消息传到京城,康熙思量了很久。他在想王福臣这件事怎么处置。按理说,作为反叛的朝廷大员,王福臣罪不容赦。但是,当时是朝廷最艰难时期,不宜四处树敌。遂康熙决定对王福臣进行赦免,让他继续担任甘肃提督,加太子太保。这等于升了王福臣的职位。康熙让他继续让他带兵雄踞西北。
明珠劝康熙:王福臣贼心不死,南方一旦闹将起来,王福臣一定会死灰复燃,皇上要慎重啊。
听了明珠的担心,康熙笑道:“王福臣这人是反复无常,但是就怕有人能治他。我相信这一次他得到教益了。”
得到了康熙的赦免,王福臣反倒心里不安了。他心想按照常理,王福臣的罪不容赦免,他怀疑康熙放长线钓大鱼,最后收拾他。王福臣想起自己一生的坎坷经历,又想到现在自己孤立无援的处境,最后王福臣留下遗书,请求朝廷不要株连他的家人,王福臣最后选择了自杀。
王福臣就这样结束了他可悲的一生。康熙听了这个消息,沉默了好长时间,他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他知道的是,王福臣这个人从此没有了,吴三桂的这个有力支持者没有了。
这是王福臣灭亡的故事。康熙又敲掉了一个吴三桂的一个爪牙,三藩的势力又有一个损失。康熙果然听从王福臣的遗言,没有对他的家人再下手加害,只是处分了身为朝廷命官的王吉贞。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