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康熙平三藩第一章康熙面临的难题(第 2/3 页)
“大清国初期,面对进军全国的形势,军队力量薄弱的问题凸显出来。这时候,原明朝的将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带着各自的军队还有大量的火器来投奔大清。高兴至极的皇太极就任命他们为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定南王孔有德。后来吴三桂也被任命为平西王。孔有德后来遇刺身死。
大清国得天下后,吴三桂据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据广东,耿精忠据福建,这三个藩镇就是这样形成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他们的割据势力就是这样产生的。康熙加以证实地忙问道:“他们都是降清的明将?”
“是啊。”老太皇太后点头说。
“他们占据的都是大清朝的粮仓啊。”康熙忧虑地说。
“是啊,不但是盛产粮食的富庶之地,还是大清朝的岁币来源之地。”老太皇太后补充说。康熙扭头瞅瞅老太皇太后。看来她有点偏向自己。
康熙越来越感到这样做的危险,他们是明将,而且手里有军队,有地盘,有条件。这就是说,他们很有可能反叛清朝,恢复明朝。
康熙的额头沁出一些汗珠。他们各种条件齐备,很有可能要举事反清。康熙想着做了个果断的手势。不行,一定要撤藩,一定要打掉他们造反的基础。自此,康熙撤藩的决心更强烈了。
“玄烨呀,你可要好好思量啊,他们可轻易动不得,一动他们就出大事。”老太皇太后提醒道。
老太皇太后扭头瞅了瞅康熙,她这才明白,康熙是因为这件事而日夜犯愁吃不下饭。
“可是祖母,不动他们也不行啊,大清朝里出现‘国中国’,与朝廷相抗衡,这无论如何是不行的。”康熙坚定地说道。
他们说话间,夜色渐深。老太皇太后要回去休息了,她站起来要走,临出门的时候还回头叮嘱康熙:“玄烨呀,这藩镇可轻易动不得呀,他们手里都有军队,大清国的天下就要乱了。”
面对为孙子而焦急万分的老太皇太后,康熙只能点头。让老人家心安是作为孙儿的本分!
送走了老太皇太后,康熙躺在龙榻上,陷入了思虑。这些藩王,把藩国搞得乌烟瘴气。
有个知底的官员告诉康熙,据说,吴三桂推派的官员叫“西选”,他推派的官员多如牛毛,百姓有怨言“西选之官,遍天下。”
因为各个藩王都掌握着独立的财权,仅俸饷一项,仅吴三桂的进项,每年就高达九百余万两白银。这就是说,这九百多万两白银就吴三桂一家挥霍掉了,而百姓呢?什么也得不到。
最后,康熙痛下结论,撤藩是国家唯一出路,不撤藩则国家永无宁日。
但是,朝廷还需要调兵遣将,还需要时间,怎么办呢?康熙进入思索当中。
终于,康熙找到了一个办法。他马上去建宁公主那里,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位建宁长公主是自己的姑姑,寡居在家。建宁长公主经过思虑,终于同意了康熙的意见。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