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七章康熙皇帝尊孔崇尚儒家(第 1/3 页)

    早在1969年(康熙八年)四月十五日,在擒拿鳌拜一个月后,康熙就决定去太学的孔庙祭祀孔子。那时候,康熙才十四岁,但他努力树立正确的为政理念,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即使是汉官的意见,也要一样听取。

    这次去祭祀孔子,就是采取汉官的建议,为大清国赢得实行仁政的美誉。

    他恳切地对大臣们说:“朕明白孔子在汉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他是百代帝王的老师。朕应该执学生礼仪,不,应该执三跪九叩的臣礼去拜见!”

    大臣们听见了,都很惊讶,都以为康熙皇帝在临时热血沸腾,因为那是康熙还是个才十四岁的孩童。

    熊赐履那时候已经是内大臣,他提醒康熙皇帝:“皇上尊孔合乎历史规矩,但是应考虑尊孔是否行大礼,据奴才所知,历代帝王朝孔,没有执臣子礼的。”

    康熙站起身来,对熊赐履说:“这是为了大清国的江山社稷嘛。朕不在乎,孟子不是说‘国家为重君为轻’嘛。”熊赐履听得出,康熙的主意已定。

    第二天,康熙领着百官来到太学,面对孔子的牌位,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整个祭拜活动隆重、严肃、庄严,把大清朝实行仁政,孝道的强烈信号,往全国传播,树立了整个国家的形象。

    祭拜之后,康熙皇帝又到彝伦堂,听司业讲《易经》《书经》等儒家经典。

    自始至终,康熙皇帝的态度十分虔诚,听得十分专注。表现了对儒家的重视。

    听讲后,康熙对百官说:“我们满人统治天下,已经受到某些人的抵制。我们只有尊孔崇儒,爱民如子,才有希望消除满汉之间的鸿沟。孔子讲得很明白,‘君子能够修身治国,可不一定受天下人的欢迎。而不再修道方面去努力,只希望得到世人的欢迎,这是不对的。”

    康熙皇帝的这一举动,尤其改变了某些国人对大清国只崇尚武力、野蛮、不重教的看法,

    使某些顽固的反清分子减小了对大清国的敌视态度。

    康熙十六年十月,康熙皇帝亲自写了《日讲四书解义序》,提高了儒家经典的影响。

    文中他热情地赞扬了孔孟之道:“先王之道,在于仁政。孔子是圣贤,正是这个理论的倡导者。”

    为此,他提出了正确的为政观念:“千百年年来,历代成功的的君王,都遵循孔子‘仁政’‘合于礼’的理论治理国家朕也是这样!只有把‘仁’的道统与政治统治联系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统治,守业成功!”

    康熙尊孔祭孔庙获得很大的成功。在鳌拜平灭后,国家呈现了安定团结的局面。许多汉族人士看到了康熙以儒术治理国家的决心,认识了康熙是一个开明贤明的皇帝。这样一来,反清的倾向大为减少,取得康熙皇帝预期的目的。

    针对清初民众生活苦难的事实,康熙皇帝实行“仁政”推行“与民休息”的策略,得到了民众广泛的赞誉。

    康熙四年(1665年)山西省大旱。但是山西各级官员出于一己之力的考虑,没有上奏,使广大灾民苦不堪言。康熙了解这个情况后,下诏把山西省有关官员交礼部治罪。同时下诏令,免去该省积欠及本年赋税。

    康熙皇帝读书学习已成终生的良好习惯。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神农道君 太古神尊 万古第一神 猎妖高校 这个体质便宜卖 重生之都市仙尊 荒古武神 修罗武神 星辰之主 武道丹帝 吞噬古帝 灰烬领主 万神主宰 九龙归一诀 诡秘:从阅读者开始 妖尾:我才不要当会长 太荒吞天诀 我用阵法补天地 大荒剑帝 全民领主:我的亡灵会裂变
最多阅读 万相之王 我的好女婿 从军行 只是对你认了真 夜无疆 神农道君 魔王 皇修 我们反派才不想当踏脚石 甜牙齿 最强升级系统 凌天剑帝 九星神龙诀 龙渊剑神 九龙归一诀 仙府种田 道爷要飞升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万世之名 山野小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