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康熙与高士奇(第 1/3 页)
康熙皇帝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自小就看出民族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吴三桂等汉族大臣的反清,给康熙重重地敲了警钟。
为大清的千秋基业着想的康熙,是放不过人才这一有着无穷能量的资源的。
对汉族大臣的利用与使用,成为康熙长时间考虑的问题。康熙认为,像洪承畴等直到当今治河的靳辅等优秀的汉族人为大清帝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因此,怎么样笼络和团结汉族人,使汉族人与满族人和平相处,被康熙皇帝视为很重要的问题。因此,康熙皇帝利用一切手段招纳汉族中杰出的读书人。
其中,设立南书房就是康熙此举的一大招式。南书房一开始是康熙皇帝读书的地方。后来康熙突发奇想,何不利用南书房这个特殊的地方,招揽一些文人学士呢?
康熙设立南书房,果真招揽到高士奇、沈荃、王鸿绪、张英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的许多英明政策都是在南书房和这些人一起制定的。
在清初,文人高士奇对康熙皇帝的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这个浙江钱塘人高士奇是怎么被康熙皇帝发现的呢?说起这个故事,还是从高士奇的贫寒出身开始说起。
说起高士奇的出身,功成名就后的高士奇还感慨万千。
年轻的时候,高士奇是个意志坚定的人。他的家境十分贫寒,没有足够的盘缠和费用。为了考取功名,他从浙江只身来到京城。
但是满心希望的高士奇,乡试落榜了,这下可苦了身无分文的他了。为了活命,他只能在大街上摆摊,靠给人写字挣钱糊口。
高士奇被人赏识,多亏了大学士明珠。一方面也折射出康熙不拘一格发现人才的好策略。
明珠先看到高士奇写的字,看出这个人身上有无穷的能量。他就把高士奇留在自己的家中好生款待,两人足足谈了一个晚上。
明珠是康熙时的武英殿大学士,位高人贤,曾经帮助康熙在许多事务上出了很多力,深得康熙的赏识,也深知康熙的性格和喜好。
他觉得高士奇才智过人,幽默风趣,按照他对康熙皇帝的了解,应该很对康熙皇帝的脾气。听说就要见到康熙皇帝,高士奇激动得一宿没有睡。
第二天,得到明珠上奏的康熙皇帝,一下接见了高士奇,并同高士奇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康熙皇帝十分喜欢高士奇的渊博学识与才智敏捷。觉得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康熙得到奇士高士奇,就像得到奇珍异宝。康熙当即下旨,把高士奇选入南书房。
康熙不拘一格选人才。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