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康熙皇帝初开清代的文字狱(第 1/4 页)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历代皇帝都要进行所谓的文字狱,压制所谓的前朝思想抬头,迫害一些与自己的政见不同者。
实行文字狱的目的是整治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状态,借以标榜自己的主张。康熙晚年也弄了文字狱,只不过他整治的规模略小罢了。
聪明一世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兴文字狱呢?按今天的研究者看来,这跟他的年岁有关。
人类大凡岁数大了之后,除了得健忘症之外,另外就是加上疑神疑鬼的毛病。
年轻时候明明看着很正常的事情,到老了就显得不正常了,不牢靠了,生怕要弄出事来。
按理说康熙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干了很多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大事来:智擒鳌拜,除三藩,收台湾,治理黄河,收雅克萨城,胜葛尔丹,平定西藏,通过这些事情,稳定了清朝的根基。
历数康熙皇帝的丰功伟绩,每一件都是气壮山河,同日月同辉。那时候的康熙皇帝顶天立地,面对困难,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随着年岁的增长,无情的岁月使他的视力受损,使他的气量变小,肚量也就变得越来越小了。当年的康熙皇帝在南京拜谒明皇陵,感动了众多明朝遗民,为清朝赢得很好的名声。
但是,康熙在岁数很大了之后,就一改初衷,患上了恐“明”症,使得一些正值的明史研究者蒙受不白之冤。
康熙皇帝时候的文字狱是由叫戴名世的人引起的。这个人是个明史研究者,是安徽桐城人。一说这个地方,人们先想到赫赫有名的清代桐城派,就产生于此。
戴名世这个人为人聪明,很喜欢读书,又去很喜欢研究明史。这位老兄像是中了什么邪,成天搜罗明史,尤其是明朝末年的历史,因为他有撰写明史的计划。
受戴名世牵连的还有方孝标。
方孝标是戴名世的同乡,也是个读书人。这个人喜欢旅行,好访问民间轶人趣事,还随便写些随记。以现在的观点看,这个人不是纯碎的文人,是个自由主义者。
方孝标和戴名世是同时代人,也处于乱世。说起方孝标,是个敢干敢做的人。他曾经有过一次危险的经历。早些年,正赶上三藩之乱,但是这位老兄不听人劝,完全不在乎。他听说云南贵州的山水,就到那里游玩。不管那是吴三桂的地盘,是个“雷区”。正在这时,没成想叛军把外地游客全部拘留起来,准备加以杀害。
方孝标跟别人不一样,他还有好些地方还没有去呢。他趁看守不注意,乘机逃了出来,继续游山玩水。他这个人心气很高。
方孝标回到家里后,按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题为《滇黔纪闻》的书。这是一本记录云南贵州山水的书。要命的是,书中记录了很多明末桂王朱由榔抗清的事迹。而且,更要命的是,书中的纪年竟然采用了明永历帝的年号。他不知道,这些可怕的内容,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