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康熙想挽救太子(第 1/3 页)
康熙皇帝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的一生建树很多,成就也斐然,亮点很多。他文武双全,稳定了清朝初期的混乱局面,使清朝走上了稳定正常的轨道,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感叹与崇敬。
在康熙皇帝光辉的足迹上,人们看到的是他光辉闪闪的业绩,令人叹服的铁骨铮铮的形象。渐渐地,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多的人。
这样的一个光辉形象,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个亮点。但是,康熙皇帝在立储问题上却意外地打了个败仗。康熙皇帝从而气郁成疾,落下了病根,他自己也从此神情黯然,郁郁寡欢。
这主要是康熙皇帝所立的太子胤礽不成器,没有达到康熙皇帝预期的那么贤明干练,那么光鉴可人。
当初,康熙立胤礽为太子,完全是因为胤礽的身世。
因为胤礽的身世显赫。胤礽的生母是皇后赫舍里氏,是清朝时的望族,身世很是显赫。因为她的爷爷是康熙少年时的辅政大臣,一等公,她的叔父是官至大学士的索额图。所以,赫舍里氏的地位令人仰望。
赫舍里十二岁时嫁给康熙皇帝,被立为皇后,婚后康熙和赫舍里的感情非常深。不幸的是,赫舍里在生育胤礽时,因难产而死。康熙皇帝悲痛欲绝,觉得他对不起皇后,要为这位过早去世的皇后做点什么。
所以,康熙皇帝对这位嫡长子特别关爱,他决定改变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皇位继承制度,而实行皇位嫡长继承制,将胤礽立为储君。所以,胤礽被立为太子,是沾了先祖的光。
康熙十四年(1675年),胤礽在未满两岁是被确立为皇太子。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受正式册封的明里皇太子。此后,康熙皇帝对其多加培养,希望其成为一代明君。
刚立太子时,由于无人与其争位,宫廷内平静了很多。康熙皇帝也感到不烦躁。
但是,随着皇子们的一个个出世、长大,太子与诸皇子之间的权力争夺更加激烈。逐渐形成了“太子党”与“皇子党”的派系斗争。几乎二十多个皇子都被卷了进去。
派系斗争严重干扰了皇宫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双方剑拔弩张,大有千钧一发之势。
太子胤礽明显是被别有用心的重臣索额图利用。索额图积极扶植太子的势力,作为扩大自己势力的需要。
胤礽自幼平素变现得不尽人意,经常惹康熙皇帝生气。这一点成为另外一派的明珠攻击太子的缘由,希望皇帝将其废掉。但是,康熙皇帝那时候对于太子胤礽还是很看重的。康熙皇帝一直在维护太子的声誉。
可是康熙却发现,自己亲手所立的太子却人品泛泛,见识平平,不堪大任。
那还是康熙御驾亲征征讨葛尔丹的时候。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康熙才二十九岁。那时候,胤礽已经是被册立十五年了。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