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大夏国家图书馆(第 2/4 页)
“除此之外,最熟悉的莫过于兵法、佛经、道藏、史书、诗词歌赋,以及一些名家典籍,只不过,其中涉猎者众,熟诵者多,默记者寡,能还原十之一二轻松,五六有阻,还原百分百…难!更遑论次而下之的算数、医药、农政、百工、苗圃、水利、戏曲、小说演义、地理杂记等……”见在场博士们表情或尴尬或不服气或不以为然,夏凡挺起身问道:“诸位有谁能保证自己能一字不差的还原出一本所谓的杂书吗?”
这下子,所有的表情都统一为了尴尬,因为不能。
“君上恕罪!”众人连忙起身承认错误。
这很好理解,就好像《三国演义》,读过的人、听过的人不知凡几,但能背下来的,别说一字不漏,即使只需要能背下来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一千个读者中,九百九十九个都做不到,之所以还剩下一个,只是不想把话说满,万一有个别天才或闲的蛋疼的家伙真给背下来了呢?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
因为考试不考!
但凡是读书人,四书五经必然熟读倒背,不就是因为考试会考嘛!
后世不也一样吗?盎格鲁-撒克逊的蝌蚪单词那么难背,莘莘学子们不也硬着头皮背下来了!
就特么因为考试会考!
现在想起来,夏凡还心有戚戚然。
……
场面一度尴尬,不过令夏凡感到欣慰的是,没有出现傻哔,说一些“唯圣贤之道乃正途,其余皆歪门邪道,不读也罢”之类的混账话,谁要是敢说出来,他就敢拍砖头。
现在看来,出自清末民初的官员和百姓们的亲身经历,在如今的夏国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明末的官员混和百姓听后要说不受震动,肯定是骗人的,他们从未想过有朝一日,堂堂天-朝-上-国会沦落到那般田地,那由血与泪钩织成的黑暗时代,哪怕再保守再顽固的家伙也不敢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他们敢欺骗自己的心,也不敢欺骗百万夏民的心,老百姓不傻,只是见识少而已,一旦知道了真相,聪明的精英阶层知道什么叫顺势而为,儒家学子向来聪明。
……
“你们先坐。”夏凡摆了摆手,然后正色道:“诸位都知道,图书馆没有安排祭酒人选,寡人是故意空着的,目的很明显,虚位以待!”
一下子,在场的除了夏凡和袁则立外,有一个算一个,哪怕是几个副局长,也猛的呼吸急促起来。
国家图书馆的行政编制可是正五品!
关键是实权的,而且清贵。
副局长兼任一下祭酒,好像也不错。
然后,不约而同的,全都眼巴巴的盯着夏凡。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