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建议(第 2/3 页)
徐广田曾跟盛夏深谈过,他们试图通过培育和改造庄稼种子,以及种植冬季蔬菜来打响向阳村的知名度,争取被公社树立成典型。
一旦他们向阳村良种和冬季蔬菜的名声打出去了,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好处。
这个想法源于向群所书写的那份报告,登上了《人民日报》。
他们不仅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邀请,而且盛夏兄妹俩还得到了去县城里读初中的优待。
头一次尝到出名的好处,给种了一辈子地的徐广田开拓了新的思路。
盛夏得天独厚的运气使得经过她照料的种子和庄稼,长势很好,质量提升不下一个档次。
经由盛夏之手培育的秧苗,经受住了旱灾的检验,给他们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徐铁柱说,公社书记林大为决定将他们向阳村所上交的粮食,全部拿出来当粮种。
林大为同志还提出一点,等国家救济粮下来,跟向阳村的村民们以细粮换品质较好的红薯等粗粮,用来当粮种。
林大为同志在秋收时来过向阳村好几次,他亲眼见证了向阳村的大丰收,不仅是水田里的水稻长得好,不但没减产,而且还增产了。
引起他注意的还有,向阳村的红薯同样遭受了旱灾,但它们的个头不小,口感也不错,生吃时脆甜脆甜的。
红薯煮熟之后,淀粉含量很高,品质比起别村的红薯高了至少两个档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红薯抗旱能力强,遭受的虫害少,坏掉的红薯占比较低。
向阳村在今年的表现格外的抢眼,去年来报道的记者们又来了,他们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写了好几篇有关于向阳村今年丰收的报道,引发了不少人的注意。
身为向阳村大队长的徐铁柱,天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每天大会小会不断,徐铁柱时不时地还得上台做演讲,说明他是如何带领向阳村的村民做到了灾年大丰收。
从公社回来,徐铁柱也不得闲,他总会拐了弯来到菜地里看看,看看它们的长势如何,确定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他才能稍稍放心回家吃饭。
这不,徐铁柱拖着一身疲惫从公社开会回来,直奔菜地。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