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前科累累的儒家(第 3/4 页)
或许只有在沛县的时候,面对家乡父老,念诵大风歌的时候,才是刘邦唯一放松身心的时刻……一个月的时间,从鲁地到长安,还带着病体,除非刘邦会缩地成寸,不然绝不可能。
郭威看完之后,已经确定,《孔子世家》上面的那句话,应该是假的,不是太史公作假,就是后人填上去的。
很有可能是修《汉书》的时候,给天上的,所以才选了十一月,让时间看起来通顺,但还是经不起推敲。
原来刘邦没有去祭祀过孔子,想想也知道,如果刘邦祭祀孔子,把儒家看的那么重,何来文景两朝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何以汉武帝雄才大略,要尊奉儒家,还遭到那么大的阻力?
一言以蔽之,就是后世儒家士人,为了给脸上贴金,公然篡改历史!
这种事情并不新鲜,毕竟在手抄竹简的时代,填上和减去几个字,还是容易的,文化的话语权都在少数人手里,只要他们能够保持默契,就不会露馅,后人也只能将错就错。
看着魏仁浦和王溥的辩论,叶华想起来后世流传的道德经第14章,写的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可是在出土的汉帛书《老子》中,写的却是“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今和古,一字之差,却让老子的意思南辕北辙。
众所周知,儒家主张法先王,自然要用古之道,御今之有,而法家强调法后王,则是要用今之道,治理眼下的问题。
把老子的话改了一个字,就让老子站在了儒家一边,增加说服力,这就是儒家士人的本事!
由于儒家“前科累累”,叶华宁愿相信,刘邦根本瞧不起孔夫子,他老人家忙着在家乡饮酒高歌,享受衣锦还乡的愉快,才不会颠颠跑去,拜祭什么孔夫子,还献上了三牲祭品,做春秋大梦去吧!
王溥被弄得很狼狈,他犹疑地盯着魏仁浦,心说姓魏的什么时候涨了学问,居然能打自己措手不及?
不像是他能做到的!
王溥心里不停画问号,他左右看了看,现了一直老神在在的叶华……不会是这小子出的主意吧?
他倒是有些急智,可年纪不大,听说学问也不怎么样,他如何找出的漏洞?
王溥摇了摇头,他也弄不清楚,是谁点播了魏仁浦,让他开了窍。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