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062章 权力中心(第 1/2 页)

    “禀督公大人,皇上召人您入宫”这边才刚吃完早饭,便有番子来传话,常宇其实也正准备入宫给皇帝辞别,便让屠元等人先出城候着他,随即乘车入宫。

    皇帝没在乾清宫,而是在文渊阁,也就是内阁大老的办公室,常宇推测是皇帝下了早朝之后又来和内阁商谈什么事,而且极有可能是有关他这次出关的事,叫他来其实就是嘱咐几句,顺便告个别吧。

    入东华门,还没走到文渊阁时一个宫女匆匆走来给常宇问了安,然后快速塞个他一个纸条,常宇很默契的接过藏了起来,因为这宫女是坤兴公主的贴身婢女。

    大明建国初期,老朱有感宰相权利过大废除宰相制,分权六部后设华盖殿,英武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这是内阁的雏形,而内阁完整制度真正建立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以华盖殿大学士(后改中极殿)为首辅,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建极殿)为次辅,余下文华,武英,文渊,东阁四个为群辅,也是说内阁大臣有六个,这六个人才是朝廷的权利中心,朝廷的话事人。

    通常内阁大臣的建议写在之上贴在奏章上叫“票拟”皇帝用红字批示叫“批红”最初都是皇帝亲自亲为,后来只是象征性捡几个重要的批示,余下叫给太监来代笔,所以司礼监就有秉笔太监掌印太监。

    其实最初太监是不准读书识字的,宣宗也就是朱棣的孙子该了这个规定,而且在宫里设了太监学堂,而这个作法不言而喻,就是为了牵制内阁的权利。

    为什么呢,因为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像到嘉靖时期其权利已丝毫不逊色丞相制时了,而在这之前,皇帝们为了遏制内阁作了很多对策,外朝廷有内阁,内廷就有司礼监,外廷有三法司,内廷就有东厂和锦衣卫,外廷有地方的总督,巡抚,内廷就有派往地方的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反正皇家从一开始就想尽办法遏制外廷的权利!

    但很多时候都是被外廷吊打的,比如张居正时期,因为他是万历的老师能影响皇帝的决策,其次他和司礼监负责批红的太监冯宝关系铁,所以最后内阁的票拟和皇帝的披红都被他操作了。

    又比如在嘉靖朝,这主修道不务正业,在严嵩入大学士后,内阁权利达到了顶峰,比丞相还大,所以严嵩又被称严相。

    再如崇祯帝,外廷有东林党之后又是复社,可内廷锦衣卫原先在魏忠贤掌握他也不敢用,不信任,东厂几乎关门了,为根本无法与外廷抗争,所以他一直被吊打,所以才有那么多罪己诏!

    直到常宇横空出世,经过一年多的赫赫战功加持以及着手整顿东厂和锦衣卫,崇祯帝如今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虽不说直接压住内阁,但至少可以直起腰板平等对话!

    而内阁那帮老狐狸也特别懂得审时度势,他们知道如今大太监风头正劲,且朝廷如今也需要他,所以避其锋芒,显得非常低调平和。

    但聪明如常宇如崇祯帝都知道,一旦风平浪静后,这帮人必出来作妖!

    内阁上班的地方叫文渊阁,有人会疑惑,文渊阁不是清朝才建的么?

    没错,你现在看到的后世的文渊阁的确是清代才建的。

    但明朝也确实有文渊阁,但远不及清朝这座上中下三层建筑雄伟,在明朝时紫禁城东部这片区域就叫文渊阁,房子也是普通的房子,甚至有些不起眼,唯一的一个小阁楼还是用来藏书的,其他都是单层,但从三杨开泰到张居正都在这办公,使得这片普通房子变得声明显赫,在这个办公的内阁成为大明朝实际的政务决策者。

    到如今阁门上还高悬圣谕:“机密重地,一应官员闲杂人等,不许擅入,违者治罪不饶”常宇每次来都会抬头看一眼这道圣谕,据说是嘉靖时期留下的。

    到后来满清便在这地方建了一座三层的文渊阁。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晋末长剑 活埋大清朝 骗了康熙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我在现代留过学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的谍战岁月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寒门崛起 大唐腾飞之路 大清要完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大明烟火 不是吧君子也防 蜀汉之庄稼汉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北齐怪谈 左舷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机战之无限边境 希腊神话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撩神[快穿] 星海王座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大汉帝国风云录 儒道之天下霸主 不是吧君子也防 办公室潜规则 诸天机缘从吞噬开始 佣兵1929 明末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