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大明朝竟然还有这样的奇人(第 2/3 页)
想了想,正好也可以趁着这个话茬,引开李如松想见戚继光这事儿,便发问道。
“师娘,这位徐先生,是什么来路?听着好像很有故事啊?”
王婆婆转瞬之间便知道了秦良玉的心思,便在桌边坐好,端起热茶,慢悠悠的给秦良玉介绍了起来。
话说之前曾经来拜访的大文豪王世贞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倜傥不羁,为人,然而这是跟普通人比的。
如果是跟这位徐渭徐文青比一下的话,写出《金瓶梅》的王世贞都可以算是儒家楷模,道德模范了。
徐渭天资聪颖,六岁读诗,九岁作文,闻名乡里,有神童的美誉。
然而他又是一个小妾所生,从小生活在别人歧视的目光中,因此造就了他孤傲不逊的性格。
又加之他后来科举不顺,八次科考不中,便一直郁郁寡欢,更让其性格怪异,容易走极端。
直到嘉靖年间,倭寇乱起东南,他当时正好居住于杭州,平时又颇好兵书,爱谈兵道,因此便时常发表相关议论。
当时的直浙总督胡宗宪正为倭寇之事焦头烂额,得知坊间有此等人物,便经常拜访他,请他做幕僚。
当然了,与此同时,胡宗宪也向朝廷提议,要求把在山东治倭有功的年轻将领戚继光调来浙江。
那时候,徐渭是胡宗宪的幕僚,而戚继光则是总兵,自然也会时常出入胡宗宪府上,共同商议抗倭之事。
自然就认识了。
后来,这徐渭倒也不负盛名,帮助胡宗宪助擒获倭寇首领徐海,又亲自出海去做说客,招抚了海盗头子汪直。
只不过这之后,他人生的悲剧才刚刚开始。
倭寇剿除之后,胡宗宪因为严嵩一案被牵连入狱,并且最终死于狱中。
而与胡宗宪有关的人,也或多或少的都被牵连了,徐渭虽然只是一个幕僚,只是他名气极大,从此便因为害怕被逮捕迫害而惶惶不可终日。
更是曾躲在家中,多次尝试自杀而未遂。
又因精神错乱杀妻入狱,受尽种种磨难。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