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又一个产业:玻璃(第 2/4 页)
这种地方,一个中国女子竟然能够使用着他在西方都没见过方式,制造着他在西方都没见过的武器。
不止是鲁密铳让利玛窦折服,养鸡场的人工培育方式也让他大开眼界。
当然了,秦良玉自然还是留了一手,只展示了一下孵化箱,没有把其他的思路告诉利玛窦。
徐光启也傻眼了,他甚至有些懊悔,如果能提前一步知道大明朝有这样一个奇女子,自己哪还需要受礼加入什么天主教,起个什么洋名?
直接拜在秦良玉的座下不就好了?
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晚了,虽然之前不知道,现在好歹是知道了。
徐光启甚至在心底里暗下决定,就算是利玛窦不愿意在重庆待着了,自己也不能走。
继续跟着这位秦姑娘学东西,绝对不比利玛窦差多少。
参观完秦良玉的产业,也就开始忙活他们在船上商议之事了。
建造玻璃工坊最先需要考虑的是搭建一座合格的坩埚炉。
烧制玻璃需要把纯碱、石灰石、石英混合的材料加到到一个极高的温度,寻常的炉子肯定不行。
就算是锻造铳管的那些铁匠们用的高炉也完全不够格,得需要专门的人才弄一个专门的炉子,而且盛放原材料的干果也需要很专业的人才能做得出来。
思来想去,当下的条件里,烧制瓷器的工匠是最接近秦良玉要求的人。
众人在忠州休息了几天,便又跑了一趟重庆,打听出了有一个村子全是烧制瓷器的手艺人,尤其是青花瓷远近闻名。
到了地方,秦良玉随便一看,果然整座村子都是高炉林立,满是烧制瓷器的工匠人家。
四处看了看,秦良玉也确认了另外一点,那就是他们的生活水平跟那些制作枪械的工匠差不多。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