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章 粮油批发市场(第 2/4 页)
吵骂、斗殴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了。
与此同时,市场中也会出现一个又一个实力较强的人物甚或是家族,反正是买卖做得越大,实力就越强。
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习惯,造就出了全国各地这种普遍的现象。
乡下某个胆识魄力较强的人物,独身到外面闯荡,做某个小生意赚了钱,生意规模开始扩大,人手不够,然后把自家的兄弟、姐妹、亲戚叫来帮忙,给钱,然后他们看到这种生意能赚钱,学会了我也开始单干,一来二去,诸多相对简单的生意,往往不需要几年,在一个市场里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势力。
龙泉农贸市场如今最大的一股势力,便是来自于江龙省的一个亲戚本家相互拉扯的家族。
他们的生意做得最大,两处批发大米、大豆的仓库、门市,也有在市场摆摊的亲戚,从东北江龙省老家拉货过来的车,都是自家的车,一共养了四辆大型货运车,在京城这边还有三辆送货的小型货车,司机、装卸人员等等,全都是本家或者亲戚,总计得有四十余号人。
有钱,人多,还都是自家人……
而且多是好勇斗狠的性子,在龙泉粮油批发市场,绝对堪称一霸。
这个家族最大的老板姓穆,名叫穆增民。
穆增民有一个表妹夫,叫迟宝忠,在龙泉粮油市场有自己的一个小摊位,卖杂粮的。
迟宝忠此人,头脑灵活,鬼点子多,而且老家那边的家族有着相当大的势力,便是穆增民当年能在京城把批发粮食的生意做起来,都是靠着迟宝忠牵线帮助,赊账从迟宝忠堂哥迟宝田的大米加工厂,拉到京城第一车大米,再到后来一车压一车地给钱,穆增民才能将生意越做越大。可以说,当年没有迟宝忠帮忙,没有迟宝田信任他,赊账给他送到京城大米,就没有穆增民的今天。
所以迟宝田和穆增民偶尔见面谈到迟宝忠的时候,都会感慨着这家伙脑子好使却不务正业,好吃喝玩乐,好赌……
若非如此,迟宝忠也不至于混到如今,四十多岁的人了,还只是一个小零售摊位。
就这,还是穆增民经常帮衬着他,送他一些小生意。
否则迟宝忠这个小摊位都养不住。
可正如前文所说的那般,只要在龙泉粮油批发市场里有一个小摊位,零售杂粮、油,每个月的收入少说也能超过普通白领几倍。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